6、压电式传感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利用压电式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由于它要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于是应考虑电缆电容Cc,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输入电容Ci以及压电传感器的泄漏电阻Ra,从而可以得到压电传感器完整等效电路。 Q Ca Ra Cc Ri Ci 压电传感器产生的电荷很少,信号微弱,而自身又要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因此需经测量电路进行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且要求测量电路输入端必须有足够高的阻抗和较小的分布电容,以防止电荷迅速泄漏,电荷泄漏将引起测量误差。 ± U Ca Ra Cc Ri Ci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6-3 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线路 根据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等效电路,它的输出可以是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荷信号,因此设计前置放大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压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成正比;另一种是电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一、电压放大器 左图为电压放大器电路简化等效电路图,图中 ± U Ca R C Usc Usr ?A ; 如果压电元件受作用力的为交变力 F=Fm ·Sinωt Fm — 作用力幅值 。则产生的电荷与电压均按正弦规律变化(压电元件是压电陶瓷在其电轴上作用交变力) Q=d33F; d33—压电系数 。 则压电元件上产生的电压值 :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根据上面的电路,可得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sr,写成复数形式 : 则前置放大器输入电压的幅值Usrm为: 输入电压与作用力之间相位差为: 假设在理想情况下,传感器绝缘电阻Ra和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都为无限大,即等效电阻R为无限大的情况。(电荷没有泄漏、传感器开路)。 则前置放大器输入电压 : 这样放大器的实际输入电压Usrm与理想情况的输入电压Uam之幅值比为: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取: 下限频率为: 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 : 因为 ,则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结论: (1)当ω=0(作用在压电元件上的力是静态力),则放大器输入电压等于零,这意味着电荷被泄漏,从原理上这时压电传感器不能测静态量; (2)当 ωR3,可近似看作放大器输入电压与作用力的频率无关,(被测物理量变化频率越高越能满足上述条件),可见压电式传感器高频响应非常好。 (3)为扩大低频响应范围,必须尽量提高回路的时间常数,但不能提高电容,否则电压灵敏度会下降,因此只能提高电阻。主要取决于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放大器输入电阻越大,测量回路的时间常数越大,传感器的低频响应越好。 电压放大器电路简单,元器件少、价格便宜、工作可靠,但电缆长度不能长,增加电缆长度会降低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而且不能随便更换出厂时规定的电缆,一旦更换电缆,必须重新校正灵敏度,否则将引起测量误差。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二、电荷放大器 用电压放大器作为前置变换电路使得输出USC不仅与电荷量有关,还与连接电缆等分布参数如CC有关,所以系统的互换性不好,采用电荷放大器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电荷放大器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深度负反馈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 当放大器开环增益和输入电阻、反馈电阻相当大时,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sc正比于输入电荷Q。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①基本电路( A无限大、Ri无限大的理想放大器) ②系统的实际等效电路分析( A有限大、C=Cc + Ca + Ci,忽略等效电阻) A为运放的开环增益,一般为104~106。 结果与C无关。 -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式中 Ca—传感器压电元件的电容;Cc—电缆电容 Ci—放大器输入电容;Cf—放大器反馈电容 Gi —输入电导; Ga —漏电导; Gf —反馈电导; A—放大器的开环增益 Q Ca Ra Cc Ri Ci Cf Rf A 电荷放大器实际等效电路图: Usc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当A足够大,则: 则 : 高频时: 低频时: 截止频率: 第五章 压电式传感器 高频时,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仅与电荷量和反馈电容有关,只要保持反馈电容的数值不变,输入电压就正比于输入电荷量,且当(1+A)Cf 10(Ca+Cc+Ci)以上时, ① 可认为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电缆电容无关,更换电缆和使用较长电缆(数百米)时,无需重新校正传感器灵敏度。 Rf(约1010~1014Ω)提供直流反馈; 电荷放大器的时间常数RfCf相当大(105S以上),下限截止频率fL=1/(2πRfCf)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