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ppt

发布:2025-02-17约1.85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1942年Terry最早报道:晶体后出现白色纤维增生?1984年国际会议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0102一、命名二、发病机理1.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全中胚叶间充质细胞分化视盘周围开始出现视网膜血管血管向鼻侧和颞侧延伸鼻侧锯齿缘颞侧锯齿缘胚胎4个月胚胎发育胚胎7个月8个月或出生氧的毒性吸高浓度O2脉络膜血液O2视网膜O2视网膜血管收缩、闭塞停止吸O2脉络膜血管O2视网膜缺O2、缺血新生血管生长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伸入玻璃体腔发病机理高危因素1妊娠期越短、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2出生时用氧时间越长,发病越多。3伴有其他异常: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本身视网膜缺氧;吸氧,发病率高4发病机理三、临床表现1984年和1987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委员会对急性活动期眼底改变制定了国际分期和分类1.部位01区域的定义032区以视盘为中心,以视盘到鼻侧锯齿缘的距离为半径021区以视盘为中心,以两倍于视盘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为半径043区以黄斑为中心,视网膜上除2区以外的剩余月牙形区域根据时钟定位,上方为12点,下方为6点右眼鼻侧为3点,颞侧为9点;左眼反之。2.范围3.分期I期:分界线期,血管化与非血管化视网膜之间有一清晰的分界线,分界线呈白色扁平线状。II期:嵴期,分界线变宽变高形成嵴,嵴后可见新生血管。嵴可为白色略带红色,表明有新生血管长入嵴内。III期:嵴伴有纤维新生血管增生,从嵴表面向玻璃体内伸展。IV期:次全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渗出可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由玻璃体纤维血管膜增生机化牵引而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IV期可分为IVa,即周边视网膜脱离;

IVb,包括黄斑在内视网膜脱离。

V期:完全视网膜脱离,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呈漏斗形。附加病(plus):病程发展迅速而严重: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玻璃体混浊,虹膜血管扩张,瞳孔强直。诊断03?吸氧史02?低体重01?早产04?眼底改变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鉴别诊断

白瞳症04030102视网膜母细胞瘤:无早产史,视网膜钙化灶,CT、B超Coat’s病:单眼,无早产史,多为男性,发病年龄晚,视网膜病变胆固醇结晶,B超原始玻璃体增生:单眼,无早产史、吸氧史,先天异常,B超家族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家族史,无早产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眼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玻璃体异常斜视和弱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约34%发生,合并眼球震颤01角膜混浊,并发性白内障02虹膜新生血管,前房变浅,继发性青光眼03视网膜脱离04眼球发育障碍导致小角膜,小眼球05五、并发症治疗1大多自行缓解,眼底病变停止在不同阶段:退行期和瘢痕期。阈值病变:病变范围连续5个钟点或间断累积到8个钟点。2III期以上或阈值病变:冷凝或光凝。3IV期病变:巩膜环扎术、放液、冷凝。4V期病变:玻璃体切割术。5六、治疗和预防冷凝291例体重1251g阈值病变行冷凝未治疗组治疗组眼底病变发展47.4%25.7%病变部位I区90%75%视力20/20061.7%47.1%控制吸氧,维生素E:出生后12小时内第一次检查—孕龄31~33周随访检查—依据ROP的严重性阈前---每周2次阈前---每周1次血管只在1区---每周1次重在预防:筛查时间2.预防开睑器表麻药扩瞳剂双目间接检眼镜28D镜头ROP检查表筛查RetCam120RetCam1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