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桃行政管理考研复习资料--第七章人事行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人事、人事管理、人事行政搞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
(一)安邦兴国,保持政治稳定
(二)振兴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三)提高效率,实现政府管理职能
(四)开发人才,促进国际竞争
三、人事行政的原则
(一)选贤任能、德才兼备原则
(二)扬长避短、人事两宜原则
(三)考试考核、晋升惟功原则
(四)智能互补、结构合理原则
(五)不断更新、合理流动原则
(六)依法管理、用人治事一致原则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的古代人事行政
(一)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成熟阶段
中国古代人事行政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其主要表现为:
①重人治、轻法制。一个朝代的吏治好坏,主要取决于君主与宰相等个别人物的贤能状况和个人好恶,而不取决于制度。即使有较好的制度也只有在“圣君贤相”在位时,才得以推行。反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②在选拔、使用人才方面,往往只重经史、政治、军事人才,轻科技人才。历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主要都是经义诗赋等,几乎不涉及自然科学,许多科技人才默默无闻,郁郁不得志,他们虽有创造发明,却很少得到统治者的赞许和传播,反而被视为异端邪说,甚至会身遭迫害。这就阻碍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我国近代以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
③重男轻女,埋没大批女姓人才,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其中不乏女姓人才。但是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们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被授职理事。这就使她们有才难用,有志难酬,从根本上剥夺了她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从确立到发展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虽随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不断修改和调整,各国由于具体国情不同文官制度的细节也有差别,但是,作为西方国家的共同制度,又有其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是: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即国家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要经过各种形式的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其适用范围是政府中的事务官员,即业务官,政务官则是要通过选举方式产生。 ②严格考核,功绩晋升。文官制度规定,文官升降奖惩的依据是建立在严格考核基础上的功绩晋升,而不是像在此之前通行的那种资历晋升。这对于提高文官的素质、奖优罚劣,以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③终身任职,生活保障。凡是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择优录用的政府官员,只要无重大过失,就可以在政府中连续长期供职,直到退休,并且依法享受较优厚的工资待遇。这就使文官能安心供职,提高专业化水平。
④政治“中立”,忠于职守。各国文官制度都要求文官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不得参加党派活动和游行、示威、罢工等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产生的公职,即政务官 (否则必须辞职) ;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文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职守。这些规定,可以使政府工作不因政党斗争和内阁更迭而中断和波动,有利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
⑤立法完备,依法管理。实行文官制度的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确保这一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奖惩、福利待遇、培训、退职、退休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均以法律形式固定。文官与国家、与政府、与民众、与上下级的关系,也都以法律进行调整。有关文官制度的法律随着文官制度的演变,逐步由粗到细、由简到繁。目前,立法比较完备,依法进行管理已成为文官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文官制度对西方国家提高行政效率,维护政权统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但因文官不介人政党纠纷,政治上保持中立,文官不与政府共进退,从而保证了政府机构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文官不用担心政治风云变幻对其地位的影响,实行常任制,这就有利于他们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总之,西方文官制度是适应西方各国政治统治的需要建立和发展的,是维护西方各国统治的重要政治工具。同时,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事行政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和方法,其中不少做法反映了科学人事行政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和完善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新中国人事行政体制的演变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9 年至 1965 年是新中国人事行政制度形成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 1966 年至 1976 年。这段时期属于“非常”时期,由干“文革” 10 年动乱,使得我国人事行政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阶段, 1976 年至今。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新时期的总任务以及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事行政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