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3 合金相结构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
组元。
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
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
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
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溶质
原子占据主晶相质点位置一部分或间隙位置一部
分,仍保持一个晶相,这种晶体称为固溶体。
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的位置,可将
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大类。
中间相:A 、B两种元素按固定的比例形成合金,
合金的结构与所有组元均不同。其成分多数处在
A在B 中的溶解度和B在A中溶解度之间。
2.3.1 固溶体
一、置换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
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固溶体。
若溶质与在溶剂相中以任意比例固溶,这种固溶体
称为连续型(无限型)固溶体。
连续置换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置换示意图
若溶质在溶剂相中只有部分固溶,这种固溶体称为有
限型固溶体。
二、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 原子尺寸的影响
相互替代的原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
原子尺寸的影响主要与溶质原子的溶入所引起的点
阵畸变及其结构状态有关。△r越大,溶入后点阵畸
变程度越大,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
解度越小。
r r
r = 质 剂 15%时,有利于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固溶体
r
剂 (无限固溶体)
15%r 30 %时, 溶质与溶剂之间形成有限固溶体;
r 30 %时, 溶质与溶剂之间很难或不能形成固溶体
2.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
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结构类型相同,有利于提高溶解度。
3.电负性的影响
电负性相近有利于形成固溶体,电负性相差很大时将
形成中间相或化合物。
4.原子价(电子浓度)因素
电子浓度:指合金相中各组元价电子总数与原子总数之比
极限电子浓度指合金在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超过
此值时,固溶体就不稳定而要形成另外的相;
极限电子浓度与溶剂晶体结构类型有关
对一价金属溶剂:
晶体结构为fcc,极限电子浓度为1.36;
bcc时为1.48;
hcp时为1.75.
此外,固溶度还与温度有关。
三、间隙型固溶体
若溶质原子比较小, r 41 %时,它们能进入溶
剂晶格的间隙位置内,这样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型
固溶体。
原子半径较小(0.1nm)的H、C、B元素容易进入
晶格间隙中形成间隙型固溶体,例:钢就是碳在铁中的
间隙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一般比晶格间隙的尺寸大,
间隙固溶体都是有限固溶体,而且溶解度很小。
固溶度影响因素:溶质原子的大小
溶剂晶体结构中间隙的形状与大小
如:c在γ-Fe 中,w(c)=2.11%;在а-Fe 中, w(c)=0.0218%
间隙固溶体中的点阵畸变
四、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
(a)完全无序;(b) 偏聚;(c)部分有序;(d)完全有序
溶质原子取何种分布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能:
E E
EAA EBB E AB (无序), AA BB EAB (偏聚);
2
E E
AA BB EAB (部分或完全有序)
2
有序固溶体: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分别占据固定位置,每个晶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