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课 百家争鸣 经典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

发布:2021-09-26约4.31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3月在湖南浏阳市有着400余年历史的孔氏家庙前,举行盛大的 春季祭孔大典,各界嘉宾代表及孔氏后人依次向孔子敬献花篮,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孔子为什么受到如此敬仰,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和教育成就?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去了解“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吧! “无为而治” ,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你觉得哪家观点最能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老子道家创始人,学说经典《道德经》, 万物运行顺自然,对立双方可互转。 孔子名丘字仲尼,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仁”“礼”察民情,“为政以德”反酷刑, 创办私学教无类, 因材施教出贤能,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百家争鸣好形式,“儒墨道法”起纷争, “仁政”治国是孟子,“兼爱”“非攻”墨主张, 道家代表是庄子,“无为”主张顺民心, 法家代表韩非子,加强集权倡“法治”, 辩论抨击争不停,思想学术促繁荣。 孟 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后世尊为“亚圣”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提出“仁政”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庄 周 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幻想返回原始时代,思想比老子消极 强调治国要顺应民心。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庄 子 《韩非子》书影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法 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法,以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家主张最能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学习测评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上述主张应出现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墨子》 2. 下列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课堂演练 学习测评 3.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4.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学习测评 5.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是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课堂小结 第8课 百家争鸣 1.知道老子、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生平: 老子,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主张: 著作: 《道德经》 新课讲授 如果到福建去,有个叫清源山,清源山有个老君岩,有个老子的石刻雕像,非常有名,有名在什么地方?这个雕像非常大,而且这个雕像非常卡通,怎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