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明节PPT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ppt

发布:2019-03-21约4.9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明蒸馍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之祭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的起源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起源----介子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和母亲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发展历史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假期的变迁 2016-04-01 星期五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校区 四年十三班主题班会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有些地方的扫墓时间长达一个月,官吏们时有耽误值守的情况,于是由唐玄宗开始颁布政令,规定寒食节放假4天,到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