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DB1407T 56-2025.docx
ICS
65.140
CCSB47
1407
晋
中
市
地
方
标
准
DB1407/T56—2025
西方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2025-01-26发布 2025-4-26实施
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育王工具 2
5 育王时间 2
6 种用群选择与培育 2
7 哺育群组织与管理 2
8 移虫育王 2
9 交尾群组织与管理 3
10 蜂王提用 4
11 疫病检疫 4
12 档案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 人工育王记录 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晋中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晋中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晋中市养蜂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揭浩亮、任巧萍、梁涛、常芳瑜、胡斌、耿丽娜、郭小辰、景云飞、郭成俊、贾利君、付国兵、武文卿、宋怀磊、霍永刚、景养福、李建军、李芳、王宏、贾倪锋、郝淑玲。
西方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西方蜜蜂人工育王的术语和定义、育王工具、育王时间、种用群选择与培育、哺育群组织与管理、移虫育王、交尾群组织与管理、蜂王提用、疫病检疫、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西方蜜蜂的人工育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7白砂糖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24314蜂蜡
GB/T35908蜜蜂白垩病诊断技术
GB/T41227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NY/T1160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NY/T1951蜜蜂幼虫腐臭病诊断技术规范
NY/T1954蜜蜂螨病病原检查技术规范
NY/T2364蜜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人工育王
采用人工方法,将健康种用母群工蜂房中的1日龄内幼虫转移到人工王台内,置于哺育蜂群中进行批量培育处女蜂王的一种技术。
种用群
包括父群和母群。父群是提供种用雄蜂的蜂群;母群是为人工育王提小幼虫的蜂群。
哺育群
对蜂王幼虫进行哺育、完成王台封盖,保护台内虫蛹健康发育的强群。
交尾群
供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让其出台、交尾产卵临时生活一段时间的蜂群,也称核群。
育王工具
育王框、台基棒、移虫针、镊子等适合西方蜜蜂育王的工具,应干净卫生、无毒、无异味。
育王时间
白天最高气温稳定在20℃以上、外界蜜粉源丰富、有大量雄蜂的季节。
种用群选择与培育
种用群选择
参照GB/T41227和NY/T2364,选择符合条件的蜂群作种用群。
种用雄蜂培育
在移虫育王前20d培育种用雄蜂,在父群中加入雄蜂脾,培育大量的适龄雄蜂。
蜂王幼虫培育
在移虫前10d,种用母群限制蜂王产卵,在移虫前4d,放王产卵,以便获取优质的种用幼虫。
哺育群组织与管理
哺育群选择
选择群势在13框蜂以上、健康无病、蜜粉充足、具有大量的哺育蜂和采集蜂的蜂群作为哺育群。
哺育群组织
7.2.1 组织时间
移虫前1d~2d组织哺育群。
7.2.2 组织方法
组织方法包括:
卧式蜂箱哺育群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群分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在无王区育王。
继箱哺育群用平面隔王板将巢箱和继箱分开,蜂王留在巢箱,在继箱中育王。
哺育群管理
从育王框放入当日开始,每天傍晚进行奖励饲喂,直至王台封盖。哺育群内保持蜜粉充足,蜂多于脾。饲喂的白砂糖应符合GB/T317的要求。
移虫育王
移虫准备
8.1.1 熔蜡
将纯蜂蜡隔水加热至完全熔化,冷却至62℃~67℃后放置备用。所用蜂蜡应符合GB/T24314的要求。
8.1.2 蘸制台基
用水浸泡后的育王棒连续垂直放入8.1.1所制蜡液中3次,第一次高度为1cm,第二次高度为0.5cm~0.6cm,第三次高度为0.2cm~0.3cm,冷却后制作成上薄下厚的蜡碗台基。
8.1.3 修整台基
用蜡液将蜡碗台基固定在育王框木条上,置入哺育群,让工蜂清理2h~3h。
移虫
8.2.1 单式移虫
从种用群中取出幼虫脾,选择1日龄以内的小幼虫,用移虫针连虫带浆一并挑入台基底部。移虫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移虫后将育王框放入哺育群蜜粉幼虫脾中间。
8.2.2 复式移虫
第一次移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