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章(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ppt
2、总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030201【方法】对于已有的换热器,可以通过测定有关数据,如设备的尺寸、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等,然后由传热基本方程式计算K值。【说明】(1)得到的总传热系数K值最为可靠;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只能用于与所测情况相一致的场合(包括设备类型、尺寸、物料性质、流动状况等)才准确。6、热交换器内的流动型式*并流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同向的流动。1逆流参与换热的两种流体沿传热面平行而反向的流体。2折流一流体只沿一个方向流动,另一流体反复来回折流;或者两流体都反复折回。(既存在并流,又存在逆流)3错流两种流体的流向垂直交叉。4【特点】平行而同向。*并流【特点】方向相反且平行。逆流折流换热器【特点】既存在并流,又存在逆流。【特点】两种流体的流向垂直交叉。*喷淋蛇管(错流)式换热器7、并、逆流操作的平均温度差*——对数平均温度差在如下假定条件下(稳定传热过程):①稳定操作,qm1,qm2为定值;②Cp1、Cp2及K沿传热面为定值,或取平均值;③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由总传热方程式及热量衡算式可推得:【几点说明】*①计算式只适用于并、逆流操作,但不适用于折流和错流操作过程;②?t1、?t2——设备同一端热、冷流体的温度差;t1t2t2t1T1T2当?t1/?t2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误差4%,在工程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即:习惯上将较大温差记为?t1,较小温差记为?t2,避免在计算中带入负号;013005~1.001工程计算允许误差为<5%1.502101.303041.132【基本方法】8、错流和折流的平均温度差*先按逆流计算对数平均温差?tm逆;求平均温差校正系数ψ;求取平均传热温差:【温差校正系数ψ的获取方法之——图算法】【方法】根据R与P的数值,从各种算图中查得温差校正系数ψ。【基本原理】由Underwood和Bowan提出。——温度效率——温度相关因数ψψψψ双壳程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隔板隔板双壳程四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隔板ψψψψ当式中ψ——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P——温度效率;R——温度相关因数;Ns——壳程数。【温差校正系数ψ的获取方法之——经验公式】当【两点说明】*平均温差校正系数ψ1,这是由于在列管换热器内增设了折流挡板及采用多管程,使得换热的冷、热流体在换热器内呈折流或错流,导致实际平均传热温差恒低于纯逆流时的平均传热温差。ψ用来表示某种流动型式在给定工况下接近逆流的程度,综合利弊,最好使ψ0.9,绝不能使ψ0.8,否则另外选其他流型。【例】用300℃的高温气体产物加热冷原料气,工艺要求原料气由15℃加热至160℃,产物气换热后不低于190℃。试比较:01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条件下的传热温度差;02若要并流与逆流操作的传热速率相等,求传热面积比。(假设传热系数相同)03【解】逆流操作时:300???190160???15则:Δt1=175Δt2=140∴由于若用算术平均值,则:误差:可见误差很小。并流操作时:300???190???160则Δt1=285Δt2=30∴若仍用算数平均值:此时的误差为:可见误差极大若要求传热速率相等,即:Q并=Q逆由于K并=K逆根据Q=KAΔtm则即【结果说明】并流操作时所需要的传热面积是逆流操作时的1.4倍,故采用逆流操作可以减少传热面积,节省设备量,有利于传热操作。冷凝水出口冷凝水进口【问题】怎样连接冷凝水,为什么?四、总传热系数的确定*【作用】总传热系数K(简称传热系数)是评价换热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对换热器进行传热计算的依据。【确定方法】总传热系数K的确定方法有三种:使用公式计算(用于操作型计算);通过实验测定(用于操作型计算);使用经验数据(用于设计型计算)。1、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传热过程分析A201【结论】总传热系数与传热分系数有关。α102A1λ03Amα2(2)总传热系数的基本计算式*——总传热系数的基本计算式基本计算式推导的依据:①傅立叶定律;②牛顿冷却定律;③总传热方程式。对于微元传热面积为dA的换热器:(3)各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当传热面为平壁时,dA=dA1=dA2=dAm,则:对于薄层圆筒壁,若d2/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