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f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2)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
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
3.类型
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
实质
稳定稳定
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区别
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
复力稳定性
联系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
第1页共3页
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1.(教材P116“知识迁移2”改编)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
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解读如下:
2.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2015·江苏单科,9C)(×)
(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课标Ⅰ,4C)(×)
(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课标Ⅱ,4D)(√)
第2页共3页
(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课标Ⅱ,4B)(×)
(5)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2014·广东高考,
2D)(√)
(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高考,29)(×)
(7)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
反馈调节(2012·浙江卷,5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P109~111,考查角度主要侧重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及负反馈调节机制。
2.(教材P116“技能应用2”改编)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
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
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提示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
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
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
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