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语研究 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
内容再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是一对共变体,是共同发展变化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与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社会的发展最先反应在词汇中,引起词汇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之一就是引起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创造出大量的新词语去反映社会,去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如“脱贫,致富,小康,公关,激光,博导,一国两制”等等,都勾勒出了一副改革开放的画图。本文就从新词新语的产生原因,产生方式,特点,文化影响及使用原则五个方面来谈论现代汉语的新词语。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 产生原因 产生方式 特点 文化
正文内容: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社会因素的影响: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点表现在词汇的发展上尤为突出。社会上任何的变化,任何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都会反应到词汇中来,如社会上出现的“电子”、“导弹”、“真空”、“计算机”、“浪漫”、“模特”、“积分”等都是社会发展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
陈原先生说过:“语言变化确实有一些是来自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也刻画着人们社会心态的印记。
词汇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词汇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中。
在词汇系统内部,由于新要素的出现,旧要素的消亡,以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就会产生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就促成了词汇的发展。(葛本仪)
文化传播方面的原因: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话、网络、媒体等新型交流工具不断出现并迅猛发展,使得新词语的传播和使用加快。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方式(渠道):
新造词语:
根据言语交际的需要,利用汉语中固有的词素,按早某种造词法造成的新词。
方言词语:
有些方言词原本在较小的区域使用,由于交流方式的便利,一些地方词语广泛流通,更广泛区域的人们使用,并逐步被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
外来词语:
汉语在与其它民族的交流中,吸收了很多外来词。如:“粉丝”、“博客”、“热狗”等。
旧词新义:
这类词增加了新的义项或被赋予新意义,由于产生了新意义、新用法和新色彩而拥有了新面孔,如“下课”、“透支”、“冲浪”、“阳光”等。
缩略语:
缩略语包括汉语简化词,汉语拼音缩略语,外文字母词和中西合璧词。如:“家居”、“国企”、“CEO”、“DVD”、“u盘”、“T恤”等。
词缀派生:
如:“吧”:酒吧、网吧、水吧、书吧、贴吧、泡吧、吧台、吧姐;
“族”:上班族、追星族、打工族、名牌族、持卡族、追车族:
数字词语:
指用阿拉伯数字单独或与汉字、英文字母一起组合而成的一类新词语。如“985工程”、“211工程”、“80后”、“G8(峰会)”、“88(拜拜)”等。
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多音节词语大量增加。汉语新词语音节有增多的趋势,特别是三、四音节,如:“财富榜”、“软着陆”、“软科学”;“泡沫经济”、“希望工程”等;但其仍以双音节为主,是双音节为主导的多音化局面。
词缀化新词成批出现。如:“奴”:房奴、车奴、白奴、卡奴; “股”:股票、股市、股货、股价 “的”:打的、摩的、的哥、的票、轿的
字母化,数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如:“B超”,“IC卡”,“卡拉OK”,“DNA”,“WTO”,“886(拜拜喽)”,“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等等。
口语化和形象化。如“豆腐渣工程”,“笨笨族”,“蜗居族”,“蚁族”,“囧”等。
词义模糊化,灵活化,比喻化(具现化)。如:“躲猫猫”、“梨花体”;“变脸”;“炒鱿鱼”,“悲剧—杯具”。
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
更新速度快。
新词语的生疏性较大。
汉语新词语的文化透视:
汉语新词语的文化内涵:
1.1现代新词语反映现代文化变迁。
新词语折射出文化变迁的事实,是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层面的变迁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1.2 现代新词以反映现代文化走向。
新词语折射出文化变迁的动向及趋势,现代新词语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如:“超女”,“我晕”,“菜鸟”,“郁闷”等。
1.3 新词语使语法结构及汉语词汇得到丰富和发展。
汉语新词语的消极因素:
动态性很强,结构欠规范。
助长庸俗文化,毒害青春少年。
新词语的使用原则:
约定俗成,以“更好地为人们交际服务”为宗旨,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
采取宽容的态度,“与其失之于严,毋宁失之于宽”。
六、结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