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doc

发布:2017-02-05约6.0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文学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 初民的歌谣 《淮南子·道应训》《弹歌》《蜡辞》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后羿射日》《黄帝伐蚩尤》 《诗经》 《诗经》;共305篇;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先秦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 古代散文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甲骨卜辞(萌芽)→易卦爻辞(韵散结合的卜筮文字)→《尚书》(记言文之祖)《春秋》(记事文之祖)→《左传》叙事之最) 《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第三节 《战国策》 《战国策》的定名,成书,文学成就。①初无定名,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名称;②后由西汉刘向整理成书,定名《战国策》文学成就:①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更加形象典型②叙事委折详尽,情节错综,富于传奇色彩;③辞令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④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取材广泛,富于现实感。 先秦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各阶段的特点。①萌芽期,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代表作品《论语》、《老子》;②发展期,战国中期,对话体和寓言体,代表作品《墨子》、《孟子》、《庄子》;③成熟期,战国末期,独立成篇的单独论文,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 第二节 《论语》、《孟子》 《论语》;①情节完整,注意文章的形象性;②注重细节描写,场面气氛的渲染,展示人物性格;③运用对比,突出主题;④表现了孔子心胸开阔,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子路率直、粗鲁、自负;冉有、公西华:稳重、谦逊;曾哲:雍容、淡雅、闲事、洒脱。 《孟子》;①政治思想:施仁政,以“重民”为核心的仁政思想的立足点是维护贵族统治,行王道:②哲学思想:提出“性善论”,认为“恻隐”、“善恶”、“辞让”、“是非”是仁义礼智四端之始。 第三节 《庄子》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如今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荀子》、《韩非子》 《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 屈原和楚辞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楚辞》;①楚人楚地的歌辞,一种抒情为主的诗歌形式;②屈原的独创精神,汲取巫文化特长,加以改造提升,使其摆脱家教性,成为体式宏伟,充满浪漫色彩和强烈个性的新诗体。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秦汉散文和李斯 李斯;《谏逐客书》。 第二节 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司马迁与《史记》 东汉散文 两汉辞赋 汉赋的发展阶段:①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②大赋: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辞藻华丽,多状物。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③抒情小赋:篇幅短小,抒情为主。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两汉诗歌 汉代诗歌发展阶段:骚体诗(楚歌体),代表为刘邦的《大风歌》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陌上桑》东汉文人诗(文人五言诗)代表作为“古诗十九首”以及一些拟苏李诗。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