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唱歌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唱歌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常识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好处,以下内容摘自《艺术嗓音保健之友》,由于此书是图片形式,下文是用OCR文字识别系统出来识别的,个别的标点符号和文字会有些出入,我会尽量的把错字改正过来,以保证大家的阅读。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演员为了更好地使用和保护发声器官.了解一些声学
知识是必要的.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效,接受和影
响的一门科学.研究的问题很广 这里仅介绍一些声学常
识.首先谈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敲锣.便可听到锣声.这时如果用手去摸锣面会
感觉到锣面在迅速地振动.如果用手按住锣面使它停止振
动.锣声亦会停止、又如琴弦在发声时,如果我们用小纸
条和它接触,纸条就会跳动起来,等到纸条停止跳动的时
候,琴弦声亦消失了.我们歌唱时,如果用手摸喉部.也
会碰到它在振动,歌声停止了,振动也摸不到了.可见.
物体发声的时候 同时又在振动、上面我们举的例子,说明
固体振动能产生声音.此外气体和液体振动也能产生声
音,譬如吹哨子,箫、笛子.都是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
海水的波浪声,下雨的淅沥声,溪水流动时的潺潺声都是
液体振动发声的.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待续)
17世纪德国科学家葛利克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
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然后把罩内的空气逐渐抽
出,钟摆的嘀嗒声就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如果再
将空气放入玻璃罩内,钟摆声又加强起来。这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空气的帮助,声音不能在真空状态下传播.当然
声音在固体里或液体里也能传播,但就嗓音来说。主要靠
空气传播、所以单单有物体的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有了物体的振动,又有空气的传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有物体的振动,有传播声波的媒介(气体 固体 液
体等)聋人还是听不到声音的.这说明声波虽然是客观存
在。感觉声音还需要听觉器官--耳朵。声波达到听觉器
官,使耳内鼓膜也发生振动,再通过中耳的听骨传至听神
经中枢,才有了声音的感觉.总之,声音起源于物体的振
动,通过传播声波的媒介。达到有一定功能的听觉器官
才能产生声音感觉.
乐音有什么特性
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发声体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称为乐音,如音乐的声音,发声作不规则的振动产生
的声音称为噪声。如机器的隆隆声和火药的爆炸声.乐音
可使人轻松愉快,精神振奋.过强的噪声可引起身体疲
劳、血压升高,精神紧张.可见乐音,噪声虽然都是声
音,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
唱戏、唱歌的声音虽然混杂着少量噪声,如发辅音时
(待续)
的摩擦声等,但歌声主要是乐音,这里我们只谈谈乐音的特
性.乐音既然是规则的振动,它就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幅、
基音和泛音等特性。这些客观的物理特性,在主观上的反
应就是声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等。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高,音高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
率,频率高。声音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频率的单位
称为赫兹.每秒振动一次为1赫兹,人耳能感觉到的频率
范围大约在16到2万赫兹之间。人类嗓音的频率范围最低
音可至64赫兹左右,最高音可达1300赫兹左右.发声体振
动频率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
有关,-般来讲,长的,大的,粗的,厚的和张力较松弛的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相反短的,小的,细的,薄的和紧
张度大的发声体振动快,频率高。
音强取决于振动的振幅、振幅越大、音强越大,振幅越
小音强越小.需要说明的是音强和响度意义不完全一样,
响度是客观上的音强在主观上的感觉.一般来说音强是和
响度成正比的,即音强越大听来越响.音强越小听来越
弱.但响度和一个人的听觉机能,环境因素等有关,比如
同样的音强,正常听力的人听来很响,听力差的人就觉得
不响。同样的音强,在室内听和在室外听响度就不同;同样
的音强,距离发为体近就响,距离远就不响。有些喉音较
重的人,自己觉得唱得很响,但观众听着声音不响。故音
强和响度不完全相等。
发声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发声体除了整
(待续)
体振动外,还有部分振动,部分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泛
看.发声体的音高取决于基音频率,发声体的音色取决于
泛音的多少.如胡琴和笛子演奏同一音高的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