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doc

发布:2015-08-16约8.7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 文 目 录 内容摘要 ……………………………………………………………… 2 关 键 词 ……………………………………………………………… 2 正 文 ……………………………………………………………… 7 一、超神化的描写 ………………………………………………… 7 (一)杰出的政治家 ……………………………………………… 7 (二)聪慧的智者 ………………………………………………… 8 (三)忠义的典范 ………………………………………………… 9 二、白璧微瑕 ……………………………………………………… 9 (一)军事上的失误 ……………………………………………… 9 (二)用人上的失察 ……………………………………………… 10 (三)诚信的缺失 ………………………………………………… 11 三、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性命运 ………………………………… 11 (一)弃隐入仕的抉择 …………………………………………… 11 (二)壮志难酬的无奈 …………………………………………… 12 (三)鞠躬尽瘁的付出 …………………………………………… 12 四、大量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 13 (一)艺术夸张的方法 …………………………………………… 13 (二)衬托的艺术手法 …………………………………………… 13 (三)细节与性格相互交融 ……………………………………… 14 注 释 ……………………………………………………………… 15 参考书目 ……………………………………………………………… 16 论 文 内 容 提 要 内容摘要: 诸葛亮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自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以来,对其评价与关注,便多局限于书中对其神化的一面,认为他是一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完美人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聪慧的智者、忠义的典范。其实,《三国演义》在超神化塑造诸葛亮的优点的同时,也刻画了其人性化的缺点。同时,《三国演义》还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诸葛亮悲剧性的命运。而大量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也充分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因此,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才会更加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一书塑造诸葛亮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概括分析。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艺术形象 多重性 悲剧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作为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等。而这里面,诸葛亮可以说是最为家喻户晓、最具“人气”,也是罗贯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了。童谣中“曹操胡子兵马多,抵不上孔明一只脚(此处为方言,音juē)”,便可见其“知名度”。纵观《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的内容,其中涉及诸葛亮的篇幅,自第三十六回“元直走马荐诸葛”至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显圣定军山”,有80回之多。一部《三国演义》,近乎写成了《诸葛亮传》。 自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以来,对其评价与关注,便多局限于书中对其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一面的刻画。如:毛宗岗称“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谓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1)。康熙皇帝赞美诸葛亮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2)。但是,性格是具有二重性的,“人世间纯粹的‘完美’与纯粹‘缺陷’的性格并不存在。真实的性格,美而有魅力的性格常常是在美丑,善恶矛盾统一的联系之中”(3)。就《三国演义》一书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来看,窃以为,全书在超神化描写诸葛亮的优点的同时,也刻画了其人性化的缺点,揭示了其悲剧性的命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因为书中如此刻画,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才会更加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引得无数文人志士扼腕叹息。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作粗浅的探讨。 一、超神化的描写:杰出的政治家、聪慧的智者、忠义的典范 (一)杰出的政治家 1、在政治理想上,诸葛亮展现了其远大的胸襟和志向。隐居隆中时,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且“每自比管仲、乐毅。”(4)他在草庐中便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分析合情入理,以及他早已做好的西蜀五十四州图,都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斡旋天地之手,匡扶宇宙之机,上可仰瞻天文,下可俯察于地理,中可流泽于万民”(5)的大儒、真儒。很明显,诸葛亮的隐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