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调脂药物与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12-02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脂药物与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病,是心脏、脑、肾和下肢等重要脏器疾病的发病基础。高脂饮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和使用降脂药物等。然而,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目前市场上缬沙坦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副作用较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调脂药物与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为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指导。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调脂药物与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构建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2. 分别给予调脂药物和缬沙坦干预高脂模型大鼠; 3. 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血压水平等指标,并进行体重和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质量的测定; 4. 对各组大鼠动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使用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组织中相关分子(如NF-κB、p65、c-Jun、c-Fos等)的表达水平; 5. 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调脂药物与缬沙坦对病变分子的调控作用。 三、研究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调脂药物组和缬沙坦组,并在高脂模型组之外的其他组中分别实施不同的药物干预措施。每组10只,进行4周实验。 1. 高脂模型的建立:将高脂饲料喂养给予实验大鼠,喂养4周,使其建立高脂模型; 2. 调脂药物组干预:给予高脂模型大鼠口服脯氨酸钙制剂; 3. 缬沙坦组干预:给予高脂模型大鼠口服缬沙坦; 4. 各种指标的检测:收集大鼠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并进行体重测定、生化指标(如血脂、血糖等)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5.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动脉组织中相关分子(如NF-κB、p65、c-Jun、c-Fos等)的表达水平; 6. 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得到各组大鼠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并使用GO和KEGG等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