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pdf

发布:2025-01-28约1.75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取得地方铁路运输营业可证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

析、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略)

3.术语与定义

3.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

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

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

的过程。

3.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

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

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的全过程。

3.5风险控制:对风险进行的处理和监测。

3.6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以求减少风险的影

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4.危害因素辨识原则

4.1辨识范围

(1)铁路运输方案的制定、实施、修订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C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4.2辨识内容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

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

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4.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

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

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

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

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

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本指南主要介绍JHA和SCL

两种方法。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该方法包

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

5.1.1作业活动的划分

可以按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设备故障处理,

3()作业活动:调车、装卸车、吊装、采样分析、设备检测、拆装设备、设备维修等

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1.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

表1作业活动清单

部门:Ne:

序号岗位地(点)作业活动频率备注

填表人:审核人: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