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Visual 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课件:访问数据库和文件读写.ppt

发布:2024-11-09约7.02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2.2建立数据源(续)在图10.1所示的驱动程序管理器窗口中选择“添加”按钮,打开“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如图10.3在所列出的驱动程序中选择正确的驱动程序以后,单击“完成”按钮,进入下一步,如图10.4输入数据源的名字以及说明文字,单击“选择(S)”按钮,弹出如图10.5所示的对话框,在系统中找到所要访问的数据库。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图10.4中配置数据源的对话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在“用户DSN”选项卡中可以看到相应的数据源。关闭数据源对话框。这样便建立一个新的数据源,ODBC应用程序可使用它来访问数据库系统。10.3建立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在创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之前,必须先注册被作为数据源并能通过ODBC驱动程序进行访问的数据库。10.3.1建立并连接数据库在开始本实例之前,运用MicrosoftAccess2000建立了数据库student.mdb,文件存放在C:\EXAMPLES目录下。按照在10.2节中介绍的步骤建立和连接数据库源。配置图如10.6所示。10.3.2创建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下面开始创建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运行AppWizard创建单文档工程Eg10_1。在DatabaseOptions对话框中,确定使用的数据源类型为ODBC。在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弹出SelectDatabaseTables对话框,选择数据库中的表。在MFCAppWizardStep2of6的“DataSource”按钮下面显示了已经选择的数据源。由于AppWizard后面的步骤都接受缺省设置,所以在这一步可以单击“finish”按钮创建应用程序框架Eg10_2。编译、链接和运行程序,会出现图10.11所示的窗口。在屏幕上看不到任何内容,因为还没有任何显示数据库表中记录的控件。10.4实现数据访问在创建完应用程序的外观后,可以发现其实现功能是相当有限的,还不能对数据库表中的内容进行访问。10.4.1设计主窗体下面来设计程序的主窗体,实现数据访问。在工作区中选择ResourceView选项卡来显示应用程序的资源。单击Eg10_1resources文件夹旁“+”号打开资源目录,再按同样的方法打开Dialog资源文件夹,双击IDD_EG10_1_FORM对话框ID,在资源编辑器中打开对话框。删除对话框中央的静态字符串“TODO:在这个对话框里设置表格控制。”。用对话框编辑器的编辑工具创建如图10.12所示的主窗体对话框。其中各控件的属性见表10.1。10.4.2添加变量选择View|ClassWizard,运行ClassWizard,单击MemberVariable选项卡。在Classname下拉列表中选择CEg10_1Set。会看到在下面的列表中AppWizard已经自动将数据库表中的各个字段绑定到了一个特定的变量中。可以修改各字段对应的变量名:单击“Deletevariable”按钮删除现有变量,然后按照图10.13所示的对应关系使用“AddVariable”按钮增加变量。10.4.3运行应用程序编辑、链接及运行应用程序,现在生成了一个用于显示表student数据的窗口,可以显示所有的记录。如图10.15所示。使用工具栏上的控件或者“记录”菜单中的命令,可以从表中的一条记录转移到另一条记录。在浏览过程中,如果要修改某一条记录,只需简单地改变记录中的内容即可。将记录指针移到另一条记录时,系统自动地更新修改过的记录。10.5增加和删除记录在这一节中,为应用程序Eg10_1添加一些对记录进行的基本操作:增加新记录、删除记录。这两个功能的实现可以借助CRecordset类提供的不同的成员函数,表10.2列出了一些与实现上述功能相关的函数。10.5.1增加新记录如果要在数据库中增加一条新记录,可以调用AddNew函数。通常要使用以下的代码序列://增加新记录m_pSet.AddNew();//把记录保存到数据库中m_pSet.Update();//更新记录集,可以对新记录进行浏览并允许用户对它进行编辑m_pSet.Requery();10.5.2删除记录而要实现删除当前记录时,通常要使用以下的代码序列://删除当前记录m_pSet.Delete();//移动到下一条记录m_pSet.MoveNext();在调用Delete函数删除了当前记录后,就需要浏览到另外一条记录,使它变成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