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 * 吉林省精品课程申报课程 * * 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yfyx.html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evironment) 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 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 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一、环境及其基本构成 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生产环境 生活环境 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环境组成 环境介质:指大气及室内空气、水体、土壤 、食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体。 环境因素:指介质中的被转运物或介质中各 种无机和有机的成分。 或 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二)环境的构成因素 1.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 2.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 3.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 4.社会心理因素(social psychic factor) 气象因素、太阳辐射、空气离子、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对健康具有双重性影响。 美国《化学文摘》中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达600万种之多,已生产和使用的有7万种,每年约有1000种新的化学物质排入环境 环境中的各种生物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及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发生变化的因素。 社会因素是人为的外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保健、生活方式、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家庭、就业等。 心身疾病 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或主要由其引起的疾病。 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糖尿 病等; 机制: 大脑皮层 交感神经 社会心理因素→ 边缘系统→副交感神经失衡 下丘脑 →神经递质释放→ 器官、内分泌系统紊乱 → 免疫功能异常 有人测定了应激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淋 巴细胞转化活性,发现应激组的活性值明显 低于对照组,说明应激组的淋巴细胞转化受到 抑制,免疫功能降低。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图示 1.定义 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2.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无机界 物种→种群→种群集合→生物群落 3.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二)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1.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 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物 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 生物种群和数量,以及 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 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 衡关系。 2.生态平衡的特点 动态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平衡 3. 维持生态平衡的 意义 澳大利亚原来没有兔子,1859 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京的财主, 从英国带回24只兔子,养在自 己家里供打猎用。由于没有天敌, 兔子大量繁殖,在短短数年内已遍 布数千万亩田野,并且在草原上以 每年113公里的速度蔓延。该地区原 有的青草和灌木被兔子吃光,草原 不能放牧;土地由于失去了植被的 保护而被雨水侵蚀,给农牧业造成 的损失每年达1亿美元。 4.食物链 (food chain)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 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 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 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5.生物富集作用 (bioconcentration) 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 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 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 内浓度大大超过环境的 浓度。 发生生物放大作用的条件: (1)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在生物体内较难分解和排泄 (3)必须通过食物链进行 (4)在富集过程中不会对生物 造成致命性损害 6.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nification)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 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 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 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 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称 为生物放大作用。 白令海峡附近的圣马太岛属于 苔原类型,岛上生长着大量的 苔藓类。1944年在其上放养了 唯一的29头驯鹿,因无天敌又 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