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使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蓄 电 池
实训五 蓄电池性能检测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熟悉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蓄电池的基本检测方法。
(3)掌握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4)掌握蓄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
二、实训设备
(1)汽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密度计、吸液器、万用表、温度计、高率放电计、细玻璃管及棒。
(2)各种类型的蓄电池极板、隔板、壳体和附件等。
(3)充电机、凡士林、润滑脂、蒸馏水、密度为1. 835g/cm3的纯硫酸、钢丝刷等。
三、相关知识
1.蓄电池的结构与类型
(1)普通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壳体和连接条等组成。
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均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呈深棕色;负极板上活性物质是纯铅,呈青灰色。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块(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原因)。
②隔板插放在正、负极板之间,以防止正、负极板相互接触造成短路。常用的隔板材料有木制材料、微孔橡胶和微孔塑料等。
③壳体用于盛放电解液、极板组、隔板。壳体多用硬橡胶或聚丙烯塑料制成。底部有凸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
④电解液是由密度为1.835 g/cm3的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密度一般为1.24-1.30 g/cm3。
(2)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干荷电铅酸蓄电池可使极板组在干燥状态下长期保存制造过程中得到的电荷。在规定的保存期内(2年),只要加注符合规定密度的电解液,搁置30min,不需要进行初充电即可使用。
(3)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无需对蓄电油进行加注蒸馏水、检测电解液高度、检测电解液密度等维护作业。
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基本工作状态是放电和充电。铅酸蓄电池充、放电过程是由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中的硫酸进行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1)铅酸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将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中,正、负极板与电解液相互作用,在正负极板间就会产生约2. 1 V的静止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中后,正、负极板间会产生约2.1 V的静止电动势。接入负载,电流即会从蓄电池的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蓄电池的负极,这一过程称为放电。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放电时,正极板上的PbO2和负极板上的Pb都与电解液中的H2SO4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沉积在正、负极板上。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减少,密度下降。
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当充电电源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这一过程称为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充电时,正、负极板上的PbSO4还原为PbO2和Pb,电解液中的H2SO4增多。密度上升充电接近终了时,PbSO4基本还原为PbO2和Pb,这时过剩的充电电流将电解水,使正极板附近产生O2从电解液中逸出,负极板附近产生H2从电解液中逸出,电解液液面高度降低,因此,铅酸蓄电池需要定期补充蒸馏水。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如图4-4所示
(3)蓄电池的性能指标。蓄电池的容量标志着蓄电池对外供电的能力。
它是指在放电允许的范围内,蓄电池输出的电量,即C=IFtF
式中:C为蓄电池的容量,单位为A·h;
IF为放电电流,单位为A;
tF为放电时间,单位为h。
蓄电池的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大小、电解液的温度有关。
额定容量:它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15)℃时,以20 h放电率的放电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1.75 V时所输出的电量。
启动容量:它表示蓄电池在发动机启动时的供电能力。
额定电压相同的蓄电池,可以有不同的额定容量和启动容量,不同车型所需蓄电池的启动容量可以不同。
四、实训内容
1.蓄电池的拆卸
从车上拆下蓄电池时,应首先接通点火开关检查并读取自诊断系统的故障码,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拆卸:
(1)将点火开关置于“OFF”(断开)位置,切断电源。
(2)先拧松负极柱上搭铁电缆的接头螺栓并取下搭铁电缆接头,然后再拧松正极柱上的电缆接头螺栓和取下该电缆接头,拧松蓄电池正、负电缆的固定夹。
(3)从车上取下蓄电池。
(4)检查蓄电池封胶有无开裂和损坏,极桩有无破损,壳体有无泄露,否则应修理或者更换。然后用清水冲洗蓄电池外部的灰尘和污垢,再用碱水清洗。
(5)疏通加液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