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史-民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 居 建 筑 建筑装饰教研室:郭莉梅 住宅建筑因地制宜、因材质用的特点最为突出 1、北京四合院 特点: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 ,东、西、南、北四个 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内宅的入口,绝大多数是坐北朝南的,与正厅、正房等同在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上 2、客家土楼住宅 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 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 城堡式建筑住宅 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 承启楼: 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 裕昌楼(东倒西歪楼、建于元末明初): 3、窑洞住宅(黄土高原地区,陕西和山西特色建筑 )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靠崖窑洞 河南(陕县) —地坑窑院(天井窑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屋檐,用于排泄雨水;屋檐上砌四五十厘米高的拦马墙,可防雨水,可保地面行人安全,可作装饰用 入口 大门 4、 “一颗印”住宅 为滇中部地区广泛存在的四合院住宅。它的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有左右各两间),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深八尺),中间为住宅大门。四周房屋都是两层 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 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居室。 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5、广西“栏杆式” 壮族“栏杆式”房屋的地基多是石头的,而且楼房是悬在空中的,它们距离地面一两米高,用粗木杆或石头支撑着 围龙屋(土楼)、北京四合院、陕西窖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 6、徽派民居(安徽黄山西递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多)。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徽派民居布局平衡、匀称、协调, 大多为庭院式,或称“天井院”式。以两层居多,四周砌着比较高的围墙,院落内的房屋连接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天井。 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 徽派民居围以高墙,白色山墙宽厚高大,马头翘角造型别致。房子的白墙灰瓦,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色差呼应的韵律美 精巧华丽、工整典雅 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石雕 7、浙江四川的山地住宅 利用自然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 台状地基,在基上建造房屋 朝向取决于地形,布局不强调对称,形状大小因地制宜。一般为穿斗式构架,以砖、石、夯土、木板、竹笆做墙。悬山顶,出檐较深。外墙粉白,木构部分多用木料本色,配以青灰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