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中心弱电智能化报告书二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1 设计依据
8.1.1 本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歌舞厅照明及灯光污染限定标准》WH0201-94
8.1.2 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的产品及技术资料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
生产厂家产品样本及设计手册等
8.1.3 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
8.2 设计目标
支持会展内的所有活动;
增强对使用变化的应变能力;
保证建筑空间的安全、健康和节能;
降低运行费用;
提高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8.3 设计原则
强调系统的适用性,针对本会展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不片面追求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注重系统的实用性,使构建的系统具有高的性价比;
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于系统将来的互联、升级和扩充;
重视系统建成后的运营效果,使建成的系统易于管理与维护且具有低的运行费用。
8.4 设计范围
本部分设计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和电源与接地系统,共八大系统,下又分为二十六个子系统。详见图1“弱电智能化系统结构图”。
系统架构详见图2“弱电智能化系统架构图”。网络拓扑详见图3“弱电智能化系统网络拓扑图”。
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的变配电综合自动化子系统和智能照明管理子系统详见电气部分。
与本会展有关的会展中心红线以外的弱电智能化设施及管线设计不包括在本部分设计范围内。
8.5 通信网络系统
8.5.1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网络设备配置
交换机的选型在一定程度上和采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关。考虑到会展中心机房只有一个,但是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信息点数较多,因此采用星型的网络拓扑结构,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而且骨干链路易实现冗余。同时配置三层交换机,为将来的扩展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整个会展中心网络分为主干网和接入网,其中接入网包括展厅子网和会议办公子网。详见图4“计算机网络拓扑图”和表4“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及网络设备配置表”。
节点配置说明如下:
主干网的网络中心配置两台高性能智能路由交换机,采用端口汇聚技术进行互联。根据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千兆端口用以下联各个配线间的交换机组。
接入网会议办公部分的各个配线间采用可堆叠工作组级交换机组成一个交换机组,堆叠数量可根据端口数量灵活选用,以节省资金。为了保证链路冗余,每个交换机组选用一块两口千兆光纤模块,分别上联到网络中心两台路由交换机上,其中一条作为备份。
接入网展厅部分的各个配线间也采用可堆叠工作组级交换机组成一个交换机组,堆叠数量可根据端口数量灵活选用。由于展览厅和会议厅平时利用率比较低,可以不考虑链路冗余。但是展览厅和会议厅可以提供无线网络,以方便参展客户上网。
网络安全及互联网接入
网络接入方式采用100M光纤以太网接入方式。可直接向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申请,接入商应可提供高速率、高稳定性的本地出口带宽,无需绕转,为上网用户提供保障。
考虑到网络安全,在接入端应该采用防火墙。
----作为将来网络扩展的需要,防火墙配置3个10/100Base-TX接口,根据用户需求,还可支持10/100BASE-FX接口,扩展到10个接口。
8.5.2 无线局域网络子系统
为了满足会展中心的无线接入,本设计采用目前已成熟的并符合802.11b标准的产品。无线网关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直接联在网络交换机上。
覆盖区域包括各展厅和各重要会议厅(室)。天线安装屋顶128位的有线等效保密(WEP),通过WEP与标准认证功能的集成,可以达到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等效的数据安全性水平。
8.5.3 程控交换机与数字无绳电话子系统
为了满足会展中心的通信需求,设计选用模块化结构和全分散控制方式的程控电话交换机作为会展中心电话通讯系统主机,该交换机可(DECT标准)且符合中国国家无委会规定的产品,交换机与基站、基站与手机之间采用全数字方式传输,
8.5.5 对讲子系统
在本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下,设置无线对讲系统,可满足会展保安及日常物业管理内部联络的需要。本设计配置80个用户对讲机。
8.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