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条例》全文解读PPT.docx
PAGE
1-
《信访工作条例》全文解读PPT
一、条例概述
(1)《信访工作条例》是我国信访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规,旨在规范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明确了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为信访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2)条例共分为七章,涵盖了信访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信访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对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信访工作有序进行。第六章规定了信访工作的监督和保障措施,第七章为附则,对条例的施行日期和解释权限等作出了规定。
(3)条例强调,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法依规、分类处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在信访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条例还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为信访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
二、信访工作原则和职责
(1)信访工作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群众路线、分类处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等。坚持党的领导是信访工作的根本要求,确保信访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法依规则要求信访工作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维护信访秩序。群众路线强调信访工作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分类处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则确保信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信访工作职责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领导信访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各级信访部门负责信访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受理、办理、督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做好信访工作。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忠诚履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公平、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为信访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在信访工作实践中,要注重维护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对于合理合法的信访诉求,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无理取闹、恶意信访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信访工作还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参与信访活动。
三、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
(1)信访事项的提出是信访工作的起点,信访人可以通过书面、口头、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信访事项。条例规定,信访人应当依法提出信访事项,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信访事项应当明确、具体,便于调查处理。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确保信访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信访受理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信访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信访事项。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予以登记,并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引导其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在受理过程中,信访部门应当保护信访人的隐私,确保信访活动安全有序。
(3)信访受理后,信访部门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初步审查,了解信访事项的基本情况,包括信访人的基本情况、信访事项的事实和理由、相关证据材料等。对于初步审查后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查明事实真相。在调查过程中,信访部门可以要求信访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调查结束后,信访部门应当及时将调查结果告知信访人,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四、信访工作的处理和督办
(1)信访工作的处理是指对受理的信访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依法依规进行办理。处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信访人的意见和诉求,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合理。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信访事项,应当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信访人,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信访督办是确保信访事项得到有效处理的重要手段。各级信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对重要信访事项实行挂牌督办、跟踪督办和回访督办。督办过程中,要严格监督办理进度和质量,确保信访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得到妥善处理。对于办理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确保信访工作取得实效。
(3)信访工作的处理和督办应当注重实效,强化结果运用。对于处理结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的信访人,应当及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防止问题反弹。对于处理结果不满意或存在争议的信访人,应当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引导其通过法定途径表达诉求。同时,要定期对信访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