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有感.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有感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有感
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有感
本书由美国作家R.N.尼斯所著,很显然,本书用了一个问句来作为题目,使人耳目一新。疾病是困扰每一个人的一个难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为什么。人为什么会生病?这本书给我做出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答。
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描述地球上的种种与生物有关的生命活动,全是以自然选择的现代理论为基础的,坚决地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本书论证时也是严格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这几个步骤来严谨论证,使其更加具有说服力。
开篇列举了一个个自然界中的奥秘。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既亲切又神秘,我们源于自然,是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所以他是亲切的,就像母亲一样,但大自然中仍有许多现象是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而我们所认识,所了解的只是大自然的冰山一角,因此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不只是大自然,就连人类本身,我们也还未曾透彻的研究分析清楚我们身体中的组成与功能,因此,我们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接着,本书提出“自然选择只有利于基因,而不是种群”这样的观点。猛然一看,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便会一头雾水,但作者又详细地列举了几个例子,通俗地解释并证明他的观点。瘦的兔子可能跑的快一点,但是瘦到一定程度后,再瘦一点与饥饿所增加风险相比就不合算了。森林中的一种鸟,在繁殖的时候总是只下一个蛋,因为蛋少了,后代总数也少了,蛋多了,幼鸟也多了,而父母给予的食物是一定的,平均每只鸟的食物就少了,死亡的数量也就增多了。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动物本体的发热反应,我们研究发现发热是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之一,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失控,而是一种高度进化的体温调节中枢的重新设定。在我们感冒的时候,体温会高一些,不过也只是1°或者2°而已。因为体温提高会对恢复有帮助,但体温提高太多又会烧伤自身的某些组织,因此,调控温度在生病时上升一到2°的基因被保留了下来。像这种既考虑到这种因素又考虑到那种因素。但并不能使两者都利益最大化,而是选取对整体最有利的中间项,这就被称为“折衷方案”。折衷方案并非随意的,而是被精确地选定在净获益的最大值,因此最适的基因被保留下来,不适的基因被淘汰了。
适者,关键是繁殖的成功。各种细菌在寻找宿主,而作为人我们的身体正是各种寄生者最喜爱的地方,也就是宿主,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寻找营养物质,而我们机体也是想方设法的去防御,这就涉及了策略与反策略,公策与对策。卫生,皮肤疼痛和不适,驱逐还有攻击入侵的机制都是我们防止得病的方法。在进化过程中,细菌为了生存也不断进化,就像葡萄,它是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在1941年,所有这种细菌都可以被青霉素杀死,但是1944年已经有了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的菌株出现。到今天,95%的葡萄球菌菌株都对青霉素都有一定的抗性,因此,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而产生能适应环境这一特性是繁殖的基础。还有一种情况,任何一个可以被捕食的物种在偶然出现的机会里变成类似于另外有毒物种时,便会取得一种优势,自然选择便促使他更加类似他的有毒模型,这就是伪装,它十分有利于某一种群的繁衍,因此十分受欢迎。
对于我们发现的问题,科学家们一般都从进化的生物学角度来看,就像蜥蜴能在长出失落的尾巴,海星能长出丢失的臂膀,鱼能长出丢失的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再长出一个丢失的手指头?于是作者写道“从一般的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因为自然选择不会保持那些不大会有多少用处,或者代价超过预期受益的能力。”作者如此总结,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到拥有各种再生能力的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区别,除了恢复能力,有些物种的防御能力也是十分可怕的,植物没有动物那样活动力强,因此大部分植物靠体内的毒素来自我防御。在植物并未被人类驯化前,有许多都不能直接吃。像马铃薯这种现在十分常见的食物,在古代大部分都是有毒的,是安第斯人一代代繁殖使毒素减少,成为了现在的主食。
进化是边施工边设计的,事先没有经过论证,它总是对已存在的东西做一点小修改,因此进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虽然十分缓慢,但总能达到一个自己的目标地点。就像镰状细胞等位基因一样,他们本来是不存在的,但基因突变创造了他们,而他们正好可以抵御疟疾,使死亡率大大降低,即使这个基因会导致旱死,但在疟疾多发区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基因,外界环境也能使我们生病。含盐过多的食物,酒精过高的烈酒,还有致癌物的烟熏过的和腌过的肉类,将于胃壁细胞接触而增加胃癌的危险。而烟雾中的多种致癌化学物质更有可能影响支气管和肺的细胞。我们所吃的食物已被杀虫剂与抗生素所污染,因此我们可能在10年,20年后患癌症。相比之下,奶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