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docx

发布:2025-03-16约1.6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一、奶牛产后瘫痪的概述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产褥期瘫痪,是奶牛在分娩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约为5%-20%,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该病主要发生在产犊后的前2-3周内,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率最高。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营养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钙磷代谢失衡等因素。例如,我国某大型奶牛场在2018年对500头产后奶牛进行了监测,发现其中有80头发生了产后瘫痪,其中产犊后24小时内发病的奶牛比例高达60%。

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瘫痪、站立困难、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病情严重时,奶牛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死亡等严重后果。据相关研究,奶牛产后瘫痪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以某地区为例,2019年该地区共有100头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其中有30头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死亡率高达30%。

针对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我国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营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定期检测奶牛健康状况等。例如,某养殖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治疗方面,主要采用静脉注射钙剂、激素调节、抗生素抗感染等手段。如某奶牛场在2019年对20头产后瘫痪奶牛进行治疗,其中18头奶牛在接受治疗后恢复了正常,治疗有效率达90%。

二、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及症状

(1)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钙磷代谢失衡。在产犊过程中,奶牛体内的钙质大量流失,导致血钙浓度降低,进而引发瘫痪。据研究,正常奶牛产犊后24小时内血钙浓度可降至1.0-1.5mmol/L,而产后瘫痪奶牛的血钙浓度通常低于0.8mmol/L。例如,某奶牛场在2018年对100头产后奶牛进行血钙检测,发现其中20头奶牛血钙浓度低于0.8mmol/L,均发生了产后瘫痪。

(2)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产后奶牛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孕酮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奶牛骨骼肌无力、站立困难。据统计,产后瘫痪奶牛的孕酮水平比正常奶牛低约40%,而雌激素水平则高约60%。以某地区为例,2017年该地区有50头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其中30头奶牛孕酮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3)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主要包括四肢瘫痪、站立困难、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此外,病情严重时,奶牛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死亡等严重后果。据相关研究,奶牛产后瘫痪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例如,2019年某养殖场有100头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其中30头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死亡率高达30%。

三、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

(1)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关键在于加强产前和产后的营养管理。产前,应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血钙水平稳定。产前一个月,可在饲料中添加钙补充剂,如碳酸钙或磷酸氢钙,每日剂量为每头牛100-200克。产犊后,继续补充钙剂,剂量减半,直至奶牛恢复正常。例如,某养殖场通过这一措施,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从2018年的15%降至2019年的5%。

(2)对于已经发生产后瘫痪的奶牛,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注射钙剂、激素调节和抗生素抗感染。钙剂治疗通常选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同时,可使用激素如孕酮或雌激素,帮助调节内分泌平衡。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可预防感染。某养殖场在2019年对20头产后瘫痪奶牛进行治疗,其中18头奶牛在接受治疗后恢复正常。

(3)除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也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重要手段。包括按摩、热敷、电疗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此外,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有助于提高其站立和行走能力。例如,某养殖场在治疗产后瘫痪奶牛时,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治疗成功率从2018年的70%提高到2019年的9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