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与美学》课程纲要.doc

发布:2017-02-14约1.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与美学》课程纲要 一 、课程目标 1.了解数学发展史的美,进而体会数学知识的源远流长的发展之美。 2. 了解数学中的对称之美,进而关注生活中的对称及不对称的美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数学中的数字之美,从数学中的数字进而欣赏数学的数字的奇妙之美。 4.通过欣赏数学中的图形体会其形状之美,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5. 欣赏点评数学的趣味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编写原则 1.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编写》 2.充分发挥数学“观察”与“思考写”的功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通过《数学与美学》的学习,充分了解数学课程之外的数学美,注重数学常识的积累,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观察”促“思考”,全面提高数学能力。 3. 《数学与美学》这一课程,最大亮点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些人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曾经熟悉的,让同学们明白数学的发表和数字的趣味,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学会其中的思想方法,搭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三.课程内容 1.《数学与美学》课程共安排18课时,2个学分。属于知识拓展类选修课。 第一部分 数学发展史之美 第一节 河谷晨曦-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 喷薄出海—古希腊数学 第三节 日照东方—古代与中世纪的东方数学 第四节 冲破黑暗—文艺复兴与近代数学的兴起 第五节 数学发展史之———尼罗河文明 第六节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第二部分 神奇的数字之美 第一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1)数的发展 第二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2)简约美 第三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3)几个问题 第四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4)对称美 第五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5)对称美应用 第六节 从数字赏数学之美(6)三角函数之美 第三部分 数学中的趣味美 第一节 数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 第二节 数学各种数的趣味美 第三节 数学题目的趣味美 第四节 股市中的数学趣味美 第五节 生活中的数学趣味美 第六节 动植物中的数学趣味美 四、课程实施 1.选修对象: 高一学生 2.课时安排:18课时 数学发展史部分共6课时,神奇的数字部分6课时,数学中的趣味部分6课时。 3.教学方式:教师讲解、教师展示,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大家评议。 五、课程评价 1.态度评价30%: 评价细则 优秀25—30分 良好20—24分 合格20分以下 出勤情况 18课时全勤,无迟到 缺勤迟到2次内 缺勤迟到2次以上 课堂表现 举手积极,思维活跃 偶有违纪现象 常有违纪现象 课后练习 总能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偶尔不认真 作业经常不认真 2.课程评价70%: 评价细则 优秀60——70分 良好50——59分 合格49分以下 课后阅读材料 被推荐或采用 受到大家好评 一般完成 课后思考题目 被推荐或采用 受到大家好评 一般完成 生活中的题目 被推荐或采用 受到大家好评 一般完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