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4.1 信息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4.1.l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在大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是因为:
(l)技术手段复杂
(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
(3)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
(4)环境复杂多变
4.1.2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将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技术工程相比较,我们看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有体制、政策、法规、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技术不是惟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人文因素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系统,其开发、维护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从社会行动观点看,信息系统开发是人类活动的协调序列,是多种参与者的协作过程。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系统管理者、系统分析员、技术专家、程序员等参与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信息系统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辅助企业管理的人机系统。人是信息管理的主体。
4.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4.2.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时又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狈人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以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4.2.2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说明书既要通俗,又要准确。用户通过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其所要求的系统。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4.2.3 系统设计阶段
简单地讲,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2.4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4.2.5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投人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果及审核安排如图4.2所示。
4.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4.3.2 结构化方法的产生
结构化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结构化”一词出自程序设计,即我们熟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个程序的详细执行过程可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确定,即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尽可能彼此独立,用作业控制语句或过程调用语句把这些模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
程序的基本逻辑结构
人们从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受到启发,把模块化思想引人到系统设计中来,将一个系统设计成层次化的程序模块结构。这些模块相对独立,功能单一。这就是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4.3.3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为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结构化方法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面向用户的观点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
(3)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研制工作
(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5)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
结构化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许多弊端,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