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关草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团队介绍
“绿动我心,情系华夏”——北京科技大学“三北”防护林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共招募分团11支,总计121人。11支队伍分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内蒙古、宁夏9省的16个城市,展开了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活动。其间,11支队伍走访了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总局、各省(市)林业厅(局)、各地的国营民营林场;访谈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基层林业工作者;向当地民众发放问卷,了解群众对该国家工程的认识程度;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难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和难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历经30余年的建设,已为广大北方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其效益逐渐扩展至全国广大地区及我国周边国家。“绿动我心,情系华夏”——北京科技大学“三北”防护林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通过五个月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带来有关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整体现状,并结合自身所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应对策略,践行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校训,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工程 林业 建设成就 现存问题 发展对策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彰显着我们这个星球最
为迷人的风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地球资源的深入开发不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开发种类的多样性和利用方式的科学性、合理化。尽管有科技发展做支撑,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其漫长的生长周期仍不断制约着人类发展完善自身的步伐。
2009年12月7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产生的影响。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以及广袤的戈壁全部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启动建设年来,一直把防沙治沙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年,人民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三北防护林仍存在。是在我国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经济环境的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亲临三北防护林一线,有利于形势,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水土流失问题土地沙化草地退化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设立)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部署之后,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突出了本地区林业,尤其作为东北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
东北80%以上的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级贫困县(旗)分布在沙化、盐渍化严重的地区;黑、吉、辽三省水土流失加重,湿地面积缩小,黑土层冲刷侵蚀加剧,土壤肥力逐年衰退。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干旱和毁林开荒,使得境内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少、河水断流增多、水患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已直接影响到沈阳、哈尔滨、长春等老工业城市的用水安全,动摇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
无论从保持水土还是涵养水源的角度,三北防护林体系之构建在富饶之名响彻海内的东北地区都是必要之举。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落实条件,国家早在工程立项之初就把东北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课题组的两支小分队亲临白山黑水之间,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走访对工程建设现状有了立体的认识,更加明确“三北防护林工程是维护东北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这一重要论断。
根据统计,近30年来,辽宁省在有效保护工程区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累计完成三北工程造林177.7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4%,比1978年前增加了22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17800万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五倍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2008年,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工程开始实施,自此,千里风沙线上,一条连绵不断的林带拔地而起这让与风沙搏斗了大半辈子的辽西北人民看到了希望。在铁岭市县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