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川口—劳山油区长6油层组测井含油性评价的开题报告.docx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劳山油区长6油层组测井含油性评价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资源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盆地之一,在其中开展油气勘探是当前中国油气企业的主要开发方向之一。川口—劳山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油层组是该区最主要的油层组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因此,对长6油层组进行含油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
长6油层组是川口—劳山油区的主要勘探层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本次研究将采用测井技术对长6油层组进行含油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层位的储油特征和油气含量,并揭示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结果将为川口—劳山油区的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长6油层组的地质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含油性成因。
2.应用测井技术,对长6油层组进行含油性评价,确定含油层段及其厚度。
3.通过分析测井曲线资料,探讨长6油层组的储油特征和油气含量,揭示油气聚集的规律。
四、研究方法
1.采用常规测井仪器对长6油层组进行测井,包括自然伽玛辐射测井、中子密度测井、声阻抗测井等。
2.通过测井曲线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获取长6油层组的储层参数和含油性信息。
3.结合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测井曲线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储油特征、油气含量和油气聚集规律。
五、预期成果
1.对长6油层组的地质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含油性成因。
2.通过测井技术,确定长6油层组的含油层段及其厚度。
3.分析长6油层组的储油特征和油气含量,揭示油气聚集的规律。
4.提供科学依据,为川口—劳山油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六、研究计划
1.前期工作: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和川口—劳山油区的地质规律和油气资源分布情况。
2.中期工作:采用测井技术对长6油层组进行测井,获取数据,绘制测井曲线。
3.后期工作:对测井曲线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分析储油特征、油气含量和油气聚集规律,撰写研究报告。
七、参考文献
1.李晓东,张永恩,刘培荣.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含油性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0,30(6):95-98.
2.王志忠,刘云起,杜万邦.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5):481-484.
3.谷楠,等.鄂尔多斯盆地劳山油区上古生界玄武岩对长6油组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工业,2012,32(12):58-62.
4.张晓晶,王久峰,王全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忻州地区长6油组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33(1):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