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临门方言剧中的酒文化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喜临门方言剧中的酒文化综述
四川方言剧的情感特色与酒的情感功能
在当代,酒文化与影视剧相互渗透,特别是在白酒生产异常发达的四川,方言剧对酒的利用表现得异常突出,酒作为一种题材,已成为编剧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酒是导演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具特色的道具,从西周开始,酒的社会化进程就已经开始,其精神价值也在日益扩大。在影视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离不开人物的言行,而展现人物言行又往往要借助于酒,通过表现人物酒后的言行,来凸显人物形象,从而传情达意。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必须理解艺术形象;而为了理解艺术形象,又必须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在卡西尔看来,符号作为对象的指称形式,它的统摄功能具有生成人性和塑造人类文化的作用。酒作为一种符号,在影视剧中也起着塑造形象、生成人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善于运用酒元素的四川方言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四川方言剧《三喜临门》中,有多处以酒传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场面。如第二集中,申会计在体制改革中被迫下岗,无奈只有自谋职业,一个人喝闷酒,力图通过酒精麻醉的方式来摆脱现实苦闷,这正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消愁解闷的酒文化相暗合,人生得意之时可以饮酒尽欢,失意之际又能借酒消愁。李白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②正是其中的显例。人们通过饮酒至醉,可以忘却现实烦恼,以获得暂时的欢乐,申会计喝闷酒,不仅是为自己消愁解闷,也通过喝酒过程中痛快的交谈,暴露了国企的体制弊病。如果说,人在清醒的时候还会用理性来束缚自己的言行的话,那么,喝酒之后,人的天性中某些野性也会随之释放,对于喝酒的人而言,醉是一种情感心性的放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苦喜交织的生命状态,它可以让人解除束缚,直面人生的痛苦。比如申会计的酒友说:“现在的厂长,其实什么都不懂,只有当官在行,弄垮一个地方再到另外一个地方hellip;hellip;”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如此,但编剧却巧妙地借剧中人之口,表百姓内心之愤,充分表现了体制改革中下岗工人的痛苦、愤懑、无奈。这种借酒语来表达普通百姓对特定历史时期体制改革的看法的方式,恰恰迎合了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观影快感,获得审美享受。从这个层面上讲,四川方言剧中的酒文化就绝不是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理解,相反却带有了一种浓烈的四川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四川人的火辣、善良、智慧和面对挫折的坚韧与川酒的醇、香、辣、回味悠长在此正好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剧中的另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工商所刘所长。闲暇之余,虽然他的最爱不是喝酒,而是和三五戏友混在一起唱川剧,但即便如此,他的人生命运也和酒有着密切关联。在生活中,他是典型的“耙耳朵”,甚至还有些贪小便宜;但在工作中,他是受人尊敬的干部,面对市场上不法商贩任意哄抬物价的行为,他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处理。但因其老婆爱慕虚荣,将房子出租给卖假酒的不法商贩,不法酒商便利用刘所长家存放假酒,躲过工商所工作人员的追查,大肆进行假酒交易,使市场陷入恐慌,最后假酒事件查清,刘所长因假酒事件引咎辞职,毅然投身民营企业,发挥自己的管理特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因为假酒事件,刘所长的人生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也因为酒壮人胆,使他在酒后敢于吐真言,在声泪俱下地道出婚姻不幸的同时,使自己的妻子顿悟,重新赢得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另外,在该剧中,以杀猪卖肉为生的小商贩,一出场是以小人物的面庞出现,但在剧中他们所做的事却意义重大,面对强大的倒卖假酒团伙,凭借平民生活的智慧,协助公安机关智擒犯罪分子,让观众看到了平民英雄的诞生;吃“皇粮”的工商所长,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假酒事件辞职下海,重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些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力量。《三喜临门》以写实的方式刻画酒,并以酒传达人情,它将酒与浓郁的四川民风、与形形色色的四川人交织在一起,在展现喝酒人言行的过程中,挑战留存在四川人头脑中的那些陈旧意识和劣根。酒让申会计摆脱旧观念,从下岗的迷惘中清醒;酒让刘所长丢了官,又让他冲破了生活的制约和束缚,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在一个个喝酒的场景中,酒助推人转变心态、改变观念,剧中人物的性格因而得以立体化展示。换句话说,在该剧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并重塑着方言剧,方言剧也因为有酒文化的参与渗透,在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时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该剧表现的是最普通的社会事件,最普通的家庭情感,最普通的人物,但因为酒文化的渗透,使剧中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完全展露,进而使得剧中的那些日常生活事件,具有了一种在诙谐外表之下隐含的悲剧性,这与那些超出民众生活之外的大制作电视剧相比,更为符合我们真实的存在。同时,因为“电视是一个影像展示,是象形媒介,而不是语言媒介”③,四川方言剧充分发挥了作为象形媒介的优势,善于借助“酒”这个特定的影视语言符号、用影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谐趣、调侃的表现形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