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荷花淀》教学设计.pdf

发布:2024-12-29约7.1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朴素,清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语言

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情节,评点语言,从人性美的角度理解水生嫂

等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环境与人物描写,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

承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难点: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较少,特别是现代作家的小说,学生知之甚

少。教学中着重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小说欣赏的方法,培养其小说阅读的能力。

【教材定位】

《荷花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第一篇

课文。它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感

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

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945年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写的就是这样的民族历史中的一角。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

曾用笔名芸夫在《大公报》发表文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

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

报》副刊发表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并参加土地革命工作,

1949年以后,到《天津日报》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

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小说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等。

2.作品特色

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孙犁的作品显示出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

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3.关于“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

韩映山等。“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

说《荷花淀》。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

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

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4.诗体小说的特点:

(1)淡化小说情节。情节朴素清新舒缓。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

事情节,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2)淡化的人物形象。写人不以外貌为主,而是注重神似,抓住事物的传

神之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