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考研-笔记-【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朱光亚 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 女娲
直尺 规
画方 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 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宫殿建筑内有排水设施和冷藏室
·先秦时期出现了砖
二、汉
⑴背景
·罢黜百家 “楚汉的浪漫”
⑵成就
①木构建筑三大结构体系:抬梁、穿斗、井干
②楼阁建筑
③斗栱的出现和应用
④屋盖的基本形式的出现(第五立面)
⑤技术上、制砖、拱券技术(主要用于墓室)
⑥石阙艺术(高姬墓阙)
⑶实例
①汉长安
②高姬墓阙
③白马寺(佛教传入)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⑴背景
·战争、分裂、人口急剧下降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 时代精神
⑵成就
·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 → 宗教的发展
·三种石窟:
·山水园林的发展
·家具的出现(垂足而坐出现,宋代以后真正开始全面)
△南北朝以前主要席地而座,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便产生了家具,垂足而坐产生
⑶实例
①永乐寺塔
②南朝墓
中国建筑史整理笔记
朱光亚 教授 东南大学
一、WHY:正确认识建筑和树立价值观
过去时:修养
现在时:古为今用
将来时:职业精神
二、WHAT:
建筑史:“站立的基石”“智慧的积累”
·Tadao Ando :有深度的建筑
·克罗奇:历史是一门万古长青的知识
·建立正确的建筑观
三、HOW:
⑴文化观的改变
·古代的两大体系
“道”形而上者,意识形态
“器”形而下者,自然科学
彼此不相往来
1840(鸦片战争)→1861(洋务运动)→1894(甲午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5(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社会制度的变革
1911→五四运动→30年代(文化心理的改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0年 1979—1989
认识西方建筑之始:建筑之功能、技术、空间→“西方功能好,形式中国好” →反思“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从根本上了解:弘扬中国文化建筑文化密不可分,“道”“器”相融的结果。
后兴时期的建筑文化特征:环境、城市、文化
⑵建筑观的改变
①谋求生存的物质手段
②艺术之母(形式的重要)
③工业产品:住人的机器
④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我国与西方接触的阶段)
⑤“建筑是关于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第14界国际建筑师大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