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温度调节系统技朮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北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 华北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 第七章 注射模具温度调节系统 1 设置温度调节系统的目的 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将温度较高的熔融塑料,通过高压注射进入温度较低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制品 制品质量:模具温度及其波动对制品的收缩率变形、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应力开裂和表面质量等均有影响 生产效益:一般注射模具主要通过由于在整个成型周期中50%~60%的时间用于对制品的冷却,缩短冷却时间是缩短循环冷却生产周期的有效途径 对于以下情况要求对模具进行加热: 要求模具温度较高的塑料 模具加热 可采用通入热水、蒸汽、热油和电阻丝加热等;模具冷却 往往采用循环水冷却方式。本章主要介绍冷却系统的设计。 塑件形状复杂,脱模困难 1 设置温度调节系统的目的 增强冷却效果的主要方法包括: 提高传热系数 提高模具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度差 增大冷却介质的转热面积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1)要优先考虑冷却管道的位置,而后综合处理脱模机构零件布置和镶块结构。 2)注意凹模和型芯的热平衡:并要首先保证型芯的冷却。通常对凹模和型芯采用两条回路。减小型芯壁与型腔壁之间的温度差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大型模具。使用模温调节装置,可有效保证模温控制质量。 在通常注射成型生产中,模温波动不超过士2.5℃。精密注射时模温误差在土1℃之内,并采用缓冷方法,保证制品尺寸精度和质量。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3)精密模具冷却系统出入水口温差应在2℃以内,普通模具也不可超过5℃。从压力损失的角度,冷却回路的长度应在1.2~1.5m一下,同回路的弯头数目不要超过15个 4)采用多而细的冷却水孔优于单根大孔径水孔,但通道不可过细,一般为8~25mm,避免堵塞 5)在收缩率大的制品模具中,应沿其收缩方向设置冷却回路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6)合理的确定冷却水道的中心距离及冷却水道与型腔壁的距离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7)尽可能使所有冷却通道孔分别到各处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8)应加强浇口处的冷却 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a.外接直通式 图是最简单的外部连接的直通管道布置。用水管接头和橡塑管将模内管道连接成单路或多路循环。管道加工方便,适合于浅的矩形型腔。但是外接部分容易损坏。 b.平面回路式是凹模板的内平面上的管道整体布置。管道加工后必须用孔塞和挡板来控制冷却液流动。 它适合各种较浅的,特别是圆形的型腔,对长宽比很大的矩形型腔,也可采用左右两回路的平衡布置。挡板的安装应便于从模外直接拆卸,修理更换方便。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C.多层回路式 对深腔的凹模,冷却管道应采用多层的立体布置。布置成曲折的Y形,是为了对主流道和型腔底部进行冷却。型腔四周可采用各平面的单独整体回路,但这样会使模外管接头多,各回路冷却参量平衡较难。若将各层回路在深度方向连成一体,对大型模具会造成流程过长而冷却不均匀。还有一种带有密封环的冷却板,板上铣有冷却槽,用四块紧固于模具侧面,每板均有一对出人口,检修很方便,但成本较高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d矩形嵌入凹模:先对嵌入凹模作单层或多层回路布置,尽可能只有一对出入口。然后设计水源的连接。是用延伸式管接头,穿过模板直接连接在嵌入芯模上。该嵌入芯模倘若拆卸,会损伤接头。必须有O形圈密封。也有将圆铜管埋在嵌件与模板之间。为保证嵌件凹模与铜管间有效接触面积,可用低熔点合金把铜管四周空隙填满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e圆柱嵌入凹模 可利用圆柱体上开出的环形沟槽,嵌人模板后形成矩形冷却管道。必须在沟槽的上下方装人 O形圈密封。一模多腔的模具中,直线布置的型腔可通过设在模板上的孔道相连。多个嵌件的冷却沟相连有困难时,可在模板上开沟槽,但其冷却效果不如前者。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凹模冷却回路 对于很浅的型芯,可直接将平面回路开设在型芯下部。对于中等高度型芯,可在型芯的底端面上开设矩形冷却水槽回路。对圆柱型芯作环形布置,再加工横沟,安上挡板和防漏橡胶圈。对矩形型芯则铣出相通的矩形布置沟槽。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型芯冷却回路形式 对于中等高度型芯,可在型芯的底端面上开设矩形冷却水槽回路。对圆柱型芯作环形布置,再加工横沟,安上挡板和防漏橡胶圈。对矩形型芯则铣出相通的矩形布置沟槽。 对于较高的型芯,倘若沿型芯深度方向开设管道,就不得不在型芯的侧表面打孔以相互沟通。虽然用孔塞封住,但型芯侧表面质量难以保证。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型芯冷却回路形式 3 冷却回路的形式——型芯冷却回路形式 交叉通道冷却法 3 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