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_马巍.doc

发布:2019-01-25约1.54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7 卷 第 11 期 地球科学进展 Vol. 27 No. 11 2012 年 11 月 Nov. , 2012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马巍,牛富俊,穆彦虎. 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 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27(11):1 185-1 191.[Ma Wei,Niu Fujun, Mu Yanhu. Bas- ic research on the major permafrost project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2,27(11):1 185-1 191.] 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 * 马巍,牛富俊,穆彦虎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 摘 要: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多年冻土区的典型代表。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西 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建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输油气管道工程等。这些 拟建工程与已建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格拉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工程均聚集于宽度不足 10 km 范围内的青藏工程走廊。在这狭长的冻土工程走廊内,已修建或拟建的各种冻土构筑物相互影 响,多因素耦合叠加,加速区域内的冻土退化,而冻土融化必将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退 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程度更加剧烈。面对国家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 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于 2012 年 4 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揭示气候变化与人 类工程活动加剧背景下冻土变化及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建立冻土工程稳定性和服役性能评价体系, 提出冻土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控制对策,为冻土构筑物群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冻土工程建设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工程;气候变化;冻土变化;稳定性及服役性能;工程灾害 中图分类号:P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2012) 11-1185-07 1 引 言 外,由于工程活动影响尤其是因为历史原因,设计施 工时对冻土环境考虑不足的工程活动影响下的冻土 冻土工程与常规岩土工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坐 退化趋势更为明显 。 落于冻土上(中)。而冻土是气候和环境的产物,其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西藏自治区迎来了新一轮 中赋存着冰(厚层地下冰、含土冰层、富冰、饱冰、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建高速公路、输变电线路、输 冰等),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这种与环境 油气管道工程等。这些新建工程依然要聚集于宽度 “唇齿相依”的关系决定了冻土工程的易变性、敏感 不到 10 km 范围内的青藏工程走廊内。对承载工程 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的冻土环境来说,如此密集的冻土工程对其干扰强 。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多年冻土的代 度十分显著,且不断加强。在这狭长的冻土工程走 表,多年冻土面积达 。与极地相比,这廊内,已修建或拟建的各种冻土构筑物相互影响,多 6 2 1. 5 ×10 km 里具有多年冻土厚度薄、地温高和太阳辐射强等特 因素耦合叠加,加速区域内的冻土退化;而冻土融化 点 。受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处于退 [] 1[] 1 必将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退化。再加上 化状态。最新的预测结果表明,到 2050 年“青藏高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程度更加剧烈。如何 [ ,] 2 3 原可能变暖 。在这种气温升高的 2. 2 ~ 2. 6 ℃” 在这脆弱的冻土地基上保障现有各类重大工程的安 影响下,未来青藏高原冻土将大幅度退化 。另 [ ] 4 ~ 8 全运营以及新建各类重大工程的安全,在保证基础 * 收稿日期:2012-07-16;修回日期: 2012-10-21.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编号:2012CB026100)资助 . 作者简介:马巍(1963-) ,男,甘肃天水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寒区岩土工程及环境研究. E-mail: mawei@ lzb. ac. cn 1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7 卷 186 的稳定性的同时保护好寒区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 面对的重大问题 。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巍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中 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长安大学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大冻土 工程的基础研究”于 2012 年 4 月正式启动。本项目 拟开展脆弱冻土环境中重大工程稳定性及安全运 营,及其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工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