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传感器2.doc

发布:2017-02-01约2.27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述传感器的定义?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转换为有与之确定对应关系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的组成和每部分作用? 答: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有时也将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作为传感器的组成部分。 敏感元件是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传感元件又称转换元件,是传感器是重要组成元件,可以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 3.传感器的输入非电量可分为热工量、机械量、物性和成分量、状态量。这种分类能够明确地指出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选择,缺点是品种繁多,对建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不利的。 4.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参量传感器、发电传感器及特殊传感器。这种分类可以把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门别类地归纳起来,避免名目过多,且较为系统,有利于专业人士对传感器进行归纳性的研究。缺点:不能明确指出传感器的用途,不利于使用者的选择。 5.如果测量时,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不随时间而变化,则称为静态测量。静态测量时,测试装置表现出的响应特性称为静态响应特性。 6.表示静态响应特性的参数,主要有灵敏度、非线性度和回程误差。通常采用静态测量的方法求取输入—输出关系曲线。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精度、灵敏阀、分辨力、测量范围、稳定性、可靠性。 7.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称为重复性。 8.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称为测量。测量的最基本形式是比较—将待测的未知量和给定的标准作比较。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对象的量值表示为数值和计量单位的乘积。 9.测量的方法:按测量手段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差式测量。 10.直接测量法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方法。这种在使用测量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11.间接测量是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带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12.偏差式测量是在测量过程中,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决定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零位式测量是在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准量决定被测未知量的测量方法。 13.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法与零位式测量法的优点而提出的测量方法。 14.真值,即真实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被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理论真值,规定真值,相对真值。 15.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中。定义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误差的分类:工具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按特点和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16.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7.电工仪表分为那几个等级?,国际规定电测仪表的精度等级指数分为0.1,0.2,0.5,1.0,1.5,2.5,5.0,共7级。 18.传感器常用分类方法有那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被测非电量分类和按工作原理分类。1按被测非电量分类的优点,这种分类能够明确地指出传感器的用途,便于使用者选择,缺点是各种品种繁多,对建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不利的。《2》按工作原理分类可以把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分门别类地归纳起来,避免名目过多,且较为系统,有利于专业人士对传感器进行归纳性的研究。缺点:不能明确指出传感器的用途,不利于使用者的选择。 19.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应变效应,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其阻值将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 20.电阻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元件可以测量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力,温度,形变及加速度等物理量。 21.金属丝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应变片的电阻丝若在轴向受到应力的作用,其长度变化为△L截面积变化为△A,电阻率变化为△P,而引起电阻变化为△R,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反变成正比。 22.直流电桥电路是指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桥式电路。,按桥壁工作方式不同分为半桥单臂和全桥双臂和全桥3种接桥形式。 23.压阻效应是指单晶半导体材料沿某一轴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4.电位器传感器分为线绕式和非线绕式两大类。。主要用来测量位移,可将非电量的变化量,变换成与之有一定关系的电阻变化,通过对电阻值的测量达到对非电量测量的目的。 25.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特点: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是非线性关系,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为线性关系。 26.采用差动式电流传感器可以改善变极距型电容传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