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7.pdf
湖南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南省湘潭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0〜14题。
丰乐亭记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
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溺然⑴而仰出。俯仰左右,孵而乐之。于是疏泉雷
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被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琴其图记,个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
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溪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
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务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瞰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典◎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闱。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报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口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予以名其亭焉。
注:①溺然:水盛大的样子。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
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垓其图记按:察看D.遂节以名其亭焉书: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港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讲
B.而故老皆无在者,应天下之平久矣尊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2.下引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
“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
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
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
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14.有人说《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他的《丰乐亭记》则让人跟着“乐”,两文
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请简析欧阳修“乐”的理由。(3分)
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