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官科护理学 白内障.ppt

发布:2017-11-09约3.93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 白内障手术的目的是摘除混浊的晶体,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恢复有用视力。 手术时机选择: 视力在0.3以下的白内障可行手术治疗。 最低视力标准:光感,定位准。 白内障针拨术: 优点: ★ 手术快, ★ 适用于年老体弱者。 缺点: ★ 不能植入人工晶体 ★ 易产生晶溶性青光眼 及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优点: ★ 手术简单。 ★ 对手术技术.器械要求低, 可获得清亮的瞳领区。 缺点: ★ 破坏了眼内原有的解剖结构。 ★ 术后无法植入人工晶体。 ★ 手术合并症多。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优点: ★ 手术损伤小。 ★ 完整的后囊保证了人工晶体的良好稳定性。 ★ 维持正常眼内结构,减少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脱离和角膜水肿发生率。 本术式是我国目前开展最广泛的术式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缺点: ★ 切口大(10-12mm),手术源性散 光不易控制。 ★ 术后恢复时间长。 ★ 手术结果不可重复和不可预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优点: ★ 切口小(3.2mm) ,愈合快。 ★ 角膜散光小,术后恢复好。 缺点: ★ 设备昂贵。 ★ 技术水平要求高。 本术式为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术式 白内障 (cataract)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 目的 1.复述各类白内障的分期和特点 2.复述白内障的护理措施 一、流行病学: 白内障是我国第一致盲性眼病,在我国由白内障导致双眼盲的患者约有500万人,以高海拔的西藏及热带的海南地区发病率最高。随着人口总数的增长和人口 老龄化,每年新生白内障致盲约有100万人。 一、流行病学: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制约,每年平均仅能做35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还不能控制白内障致盲人数的增长。 二、概念: 晶状体(lens)混浊导致视力障碍的眼病 。 晶状体 晶状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位置:眼内、由悬韧带悬挂固定在虹膜(瞳孔)后。 形态:双凸形、有弹性的透明组织。 结构:晶体囊膜、晶体皮质、晶体核。 功能:起 放大镜作用(19D), 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营养:本身无血管,靠周围 的房水提供营养 。 晶状体的组织结构: 白内障的分类 1、按发病原因: 老年性、外伤性、代谢性、并发 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天性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先天性、后天性白内障。 3、按晶状体混浊部位:皮质性、核性、囊膜 下白内障。 4、按晶状体混浊形态:点状、冠状和板层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 年龄50岁以上 渐进性视朦 双眼不等晶体混浊 无明显病因 眼球其他组织正常 外伤性白内障 有眼球外伤史 伴有眼球其他部位的外伤表现 穿孔伤:晶体囊膜伤 口及其附近晶体混浊 挫伤:晶体前表面色 素沉着、前囊下混浊 并发性白内障 多为单眼晶体混浊 由眼球前、后段疾病 引起相应囊膜下混浊多见 伴有其他眼内疾病 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可有如下全身病史 ①.有糖尿病、低血钙等全身性疾病史 ②.有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等药物史. ③.长期接触放射线(X线、红外线、 微波等) 双眼晶体不规则性混浊 (点状、线状、盘状、 花瓣状等) 先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或自小出现的渐进 性视力障碍。 多为双眼对称性晶体混浊。 可能有家族性。 可伴有其他全 身发育障碍。 后发性白内障 有白内障手术史 残存晶体后囊膜增厚、 机化、混浊。 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多为无痛性和进行性的视力减退,如为外伤性或并发性白内障则有原发病的表现。 晶状体混浊:根据病因、病程和类型不同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晶状体混浊。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一、病因: ★ 目前确切的病因不明。 ★ 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 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临床有多种不同学说: 氧化学说; 过度能量转化学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