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5-03-01约1.3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评

语文

本测评卷共6页。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

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测评卷上。

2.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学校开展以“薪火相传,文化绵延”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追足迹·传红魂】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为弘扬范长江精神,学校广播站搜集并整理了以下宣传材料。作为文字编辑,请

你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新闻史上,镌(juān)刻着一个不朽的名字。他的文章,如直刺黑暗社会的剑,如照亮曚昧时

代的光。他,就是范长江。

范长江,出生于内江市东兴区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就喜欢先祖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诵读起来摇

头晃脑,抑扬顿挫。青年时期,在民族濒(bīng)临危亡的严峻关头,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救亡图存的革

命洪流中。1935年,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穿过荒凉广袤(mào)的沙漠,翻越魏峨险峻的

山脉,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采访,采写的作品《中国的西北角》公开如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西安

事变爆发后,他毫不顾忌个人安危,直奔西安采访周恩来,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不仅

深刻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而且清楚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1949年出版

《人民日报·北平版》时困难重重,但范长江无动于衷,当即立下“完不成任务愿受处分”的军令状。

范长江一生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在这些文字里,有振聋发聩的呼声,有激励前行

的力量,有追寻真理的执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始终以无畏的精神彰(zhāng)显着正义和良知,以

深刻的笔触让一切虚伪无处遁行。他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

1.上述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镌(juān)刻B.濒(bīng)临C.广袤(mào)D.彰(zhāng)显

2.上述材料中划横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曚昧B.魏峨C.顾忌D.遁行

3.上述材料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抑扬顿挫B.无动于衷C.一丝不苟D.振聋发聩

4.的

下面是某同学参观范长江纪念馆一份手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范长江纪念馆是宣传、展览、收集范长江同志生平和思想的综合性名人纪念馆。②其中生平事迹陈

列馆的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从空中俯瞰如一张半卷的报纸。③墙面选用砂岩材料,墙外种植青竹,这

些郁郁葱葱的青竹象征着范长江同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④馆内展出的图片、文物及文献资料,生动再

现了他从投身革命逐步成长为新闻记者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5.在范长江纪念馆“同心长廊”的一块展牌上,你读到下面这段文字,想就此采访身边的同学,请完善这

份采访提纲。

1991年中宣部批准设立“范长江新闻奖”,让无数新闻工作者自觉传承长江精神。第六届“范长江新

闻奖”获得者刘畅,常年奔波在国家重大活动和突发、灾难事件现场,不断揭示真相,追求真理。在范长

江作品及精神的感召下,74岁的王喜民只身前往中印边境采访拍摄,有着24年军旅生涯的贾永坚持到新

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一辈子只想当好一名记者的刘枫坚持扬善惩恶,履行舆论监督作用,始终不渝传达

党的声音……

时间地点2024年11月8日范长江纪念馆

采访对象身边的同学

采访方式直面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