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成形工艺第一章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课件.ppt

发布:2018-10-19约1.5万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1.3、浇注系统的设计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在浇注系统的类型和引入位置确定以后,就可进一步确定浇注系统各基本单元的尺寸和结构。 计算方案: a、采用水力学近似公式或经验公式计算出浇注系统的最小截面积; b、再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几何形状等确定浇道比,确定各单元的尺寸和结构。 2).浇注系统的尺寸计算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C. 液流离壁效应的抑制及直浇道的选择 随着金属液向下流动,其流动速度增加,截面面积减小,从而在直浇道中产生负压,可能由型壁吸入气体。 通过控制金属液流的加速,可以抑制上述的吸气现象。 具体措施: 选用不同类型的直浇道,提高流动阻力; 通过横浇道等结构单元控制液流,使直浇道迅速充满。 3). 金属液在直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2、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4). 金属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横浇道是连接直浇道和内浇道的中间通道。 主要功能: 稳流 挡渣 分配液流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A. 稳流作用及其实现 4). 金属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液流从直浇道落下时,流态较为紊乱; 液流经缓冲、转向进入横浇道后趋于平稳; 在金属液进入型腔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金属液压头。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B. 挡渣作用的实现 横浇道是浇注系统的主要挡渣单元,其挡渣作用与熔渣特性、横浇道本身结构、各浇道的相互配置关系有关。 4). 金属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B. 挡渣作用的实现 4). 金属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随合金液进入横浇道的杂质,其运动由两个速度合成,即随液流向前运动的速度υ横和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垂直方向速度υ浮,最后杂质以两者的合速度υ合向前运动。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B. 挡渣作用的实现 横浇道的挡渣设计,应使杂质在合金液流入内浇道之前就分离到合金液的表面或底部。 影响上浮速度和横浇道挡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①、杂质与合金液的密度差越大,渣越易于分离除去。 ②、渣团半径R越大,渣子上浮/下沉速度越大,越易除去。 ③、合金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速度υ横越大,渣越难以分离。 ④、合金液的粘度越大,则渣团分离越慢,越难除去夹杂。 4). 金属液在横浇道中的流动情况 第一章 液态金属铸造成形工艺基础 二、基本工艺过程及其控制 * 1、充型过程及其控制 为强化挡渣作用,在设计横浇道时常采用以下措施: ①、降低合金液在横浇道的流动速度。如采用搭接式或双重横浇道、采用扩张式浇注系统、增大横浇道的截面积。 ②、使渣团分离到充满的横浇道顶部或底部而不进入内浇道。如减小浇注系统的扩张程度,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 ③、内浇道距直浇道有足够距离,使渣团有足够时间上浮或下沉而不进入内浇道。 ④、横浇道末端留延长段,以容纳最初进入横浇道的低温、含气及有夹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