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docx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中的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内容要求“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运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学业要求“能说出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本课教材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聚焦,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直接点明主题,一方面它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我们要探讨的是“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对于工具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情况。本课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取核桃仁”,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评价,构建对“工具和技术”的理解。从具体的体验,再联系到生活中更多的工具,如手机、温度计、螺丝刀、自行车等,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梳理对“工具和技术”所建立的认知,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基本上能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就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一个,他们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发明工具背后需要的技术支撑。使用同一工具,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这种技术上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工具的使用效果。
【教学目标】
1.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3.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4.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难点: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笔、木棍、砖块、羊角锤、核桃夹、核桃。
教师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谈话引入《工具与技术》单元主题,介绍工具和技术的科学概念导入本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聚焦问题“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用它们来做了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对于工具和技术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对聚焦问题的反馈,了解学生对于工具和技术的前概念。
探索
通过请爱思考的同学奖励自己核桃补充能量开启取核桃仁活动。
徒手取核桃仁。
教师发布探索任务:不用任何工具,请你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核桃仁。
提醒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方法和结果,可以将“能否取出核桃仁及能否取出核桃仁?核桃仁是否完整?是否省时?是否省力?”记录在效果栏。
播放徒手开核桃示范视频。
学生分享探索发现。
徒手打不开核桃,因此进入下一个活动使用工具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徒手开核桃活动发现没有工具时个人力量的局限性,提高使用工具探索的兴趣。
使用工具取核桃仁。
教师出示工具木棍、砖块和羊角锤,请学生先想一想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取核桃仁,再出示活动前提醒。
播放使用工具开核桃的示范视频。
3.学生分享探索发现。
4.教师总结: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应用工具比不用工具要方便,但这些工具开出的核桃仁都是碎的。因此,引入专门开核桃的工具核桃夹。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工具成功开出核桃仁,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以及对比发现使用工具的便利。
使用核桃夹取核桃仁。
教师发布探索任务: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反复做几次,你能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吗?提醒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播放使用核桃夹开核桃示范视频。
学生分享探索发现。
教师总结:使用核桃夹提高了开核桃的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核桃夹这种专门开核桃的工具和前面的工具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发明出更有针对性的工具给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
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教师介绍各个领域有不同的工具,通信工具:手机、测量工具:温度计、机械工具:螺丝刀、交通工具:自行车。提问:“你用这些工具来做什么?你是如何使用它们的?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有哪些不方便?”
学生分享。
3.教师总结: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研讨
教师引导进入研讨环节。
研讨问题:
1.你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2.你认为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
3.那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
学生一一研讨后分享。
教师总结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的。继续研讨:
4.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整理到班级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