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3-28约9.7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和离体转化实验都证明S型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B.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其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比例相同

C.S型菌和R型菌性状的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卷翅性状的出现是显性基因突变的结果

B.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用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不能定向产生卷翅突变体

D.若控制翅型基因用A、a表示,则子一代中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与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等功能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B.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密码子和标记基因

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5.如图表示某家族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的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B.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Ⅱ5的基因型是BbXAXa或者BBXAXa

D.Ⅲ9可能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

6.下列过程不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 B.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我们日常吃的大米中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作为______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基因。

(2)构建重组Ti质粒时,铁结合蛋白基因应插入到_______中,以便后续随之整合到________。

(3)将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共同培养时,通过培养基2的筛选培养___________,以获得愈伤组织细胞;利用培养基3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将基因工程生产的铁结合蛋白与天然的铁结合蛋白的功能活性进行比较,以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功能活性是否与天然产品相同,这属于________水平的检测。

8.(10分)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特异性分解尿素,在农业、食品工业和污水处理中用途广泛。例如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菌时,所配制的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分离和纯化产脲酶菌,向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根据____________的比值大小,初步筛选出高效产脲酶菌。

(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小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定脲酶时,常用交联壳聚糖和脲酶中的氨基反应成键进行固定,此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固定产脲酶菌时,将海藻酸钠和产脲酶菌的混合液注入CaCl2溶液后,若形成的凝胶珠偏大,且具有拖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