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腰间盘突出症的相关问题及康复治疗 吴剑伟 (一)·概念 1、椎间盘:由上一个椎体的下软骨板、下一个椎体的上软骨板、(将上下软骨板连接在成一个密封装置的圆环)纤维环和(密封装置中的一个弹性物质)髓核等四个构件共同组成。它起到滑动关节、减震等作用。 2、腰间盘:在腰椎段的间盘就叫腰间盘,共五个,即L1-2、L2-3、L3-4、L4-5、L5-S1 1、病因 (1)内因: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容易在外因的作用下造成纤维环的破裂,使髓核突出到椎管内。 (2)外因:损伤:积累性损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例如反复弯腰劳作、扭转持重、长期颠簸、高强度弹跳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二)、症状 慢性腰痛。 继发性下肢放射痛。 椎旁压痛 疼痛在平卧时减轻或消失,在坐位和行走时间过长时加重。 症状早晨最轻,晚上最重。 感觉异常。 肌肉萎缩和无力 腱反射异常。 脊柱侧弯。 (三)、诊断要点 椎旁压痛并出现下肢放射痛,或叩击时疼痛并发下肢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及或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闭气挺腹试验阳性。 疼痛性质符合平卧时轻,而坐位和行走时间过长时加重。 脊柱侧弯。 感觉异常和腱反射异常。 X线表现。 CT或MR 腰椎间盘突出和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因为各种原因,纤维环变薄或者破裂,导致髓核从原来密封的装置中突出到椎管里,从CT和MRI片子中可以看到椎管内存在的异常突出物。但是间盘突出并不一定在临床上产生相关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内的髓核组织突出到腰椎管中后,刺激或压迫了腰部神经根,产生相应节段的坐骨神经症状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基本原则:去除病因、控制症状、预防复发。 (一)、是解除症状(治疗) (二)、是争取不再复发、回归社会 (康复训练) (一)、解除症状的方法(急性期) ①制动:主要是卧床,特别是急性发作期,卧床时椎间盘所受的压力急剧减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神经根受到进一步的激惹。 ③理疗:主要有电疗法(低频、中频、高频)、红外线疗法、蜡疗法、磁疗法等。 主要作用是消除除局部肌肉炎症,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镇痛及减轻间盘压力的作用 ②药物: 一类药物是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用于消除神经根的炎症。 第二类是是脱水剂,如甘露醇,用于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 第三类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芬必得,用于消炎镇痛。 第四类解痉剂,如氯唑沙宗片,用于解痉镇痛。 第五类是抗焦虑药,如安定,用于镇静,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阈值。 1、牵引 分为快速牵引、慢性牵引、麻醉下暴力牵引、自我牵引、三维整脊、拉压整复疗法 通过拉宽椎间隙,产生负压,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缩; 通过牵引使后纵韧带张力增加,使突出的髓核回缩的作用; 通过纠正腰椎小关节病理性倾斜,达到增加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的作用,促使“距离”的产生。 2、推拿 滚法和揉法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吸收,减少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给腰椎带来的剪力; 按压类和斜扳类手法,纠正脊柱偏歪和椎小关节紊乱,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 3、针灸、小针刀 针灸:主要穴位有腰部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穴, 主要作用是抗炎、消肿、镇痛、缓解痉挛 小针刀疗法:通过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和韧带,恢复脊柱力学关系,降低椎间盘所受到的剪力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4、封闭 封闭(经皮阻滞疗法): 封闭部位:硬膜外腔、椎旁、椎小关节、骶管硬膜外等。 硬外腔和骶管注射常用药物:地塞米松、利多卡因、B1、B12,主要作用为消炎、利水、镇痛和液体剥离,促进“距离”的出现 5、西方手法 关节松动术:西方手法治疗,主要Maitland手法。 Maitland手法主要类似于推拿疗法中的诸多动法,如按压、斜扳、旋转等,可以起到纠正脊柱偏歪和椎小关节稳乱从而有效地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作用。 6、手术 优点:疗效确切 缺点是:病人有恐惧心理;有可能损伤神经;破坏脊柱结构,产生结构性不稳 是否手术 原则:尽量不手术。 87%-92%的病人可以不手术。 (1)有马尾神经症状; (2)系统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症状仍不消失,或反复发作; (3)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康复训练方法 目的:预防为主,增加病人的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生存及生活质量 。 早期腰背肌训练法 (1)桥式运动,双桥、单桥,做等长运动。 (2)俯卧位,双手自然放在体侧,下半身不动,让病人努力抬起上半身。 (3)俯卧位,双手放在额下,在伸膝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