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泡桐培育技术规程.doc
ICS?FORMTEXT..
FORMTEXTB64
FORMTEXT?????
DBFORMTEXT36
FORMTEXT江西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36/FORMTEXTT***—FORMTEXT2024
FORMTEXT代替DB36/T775-2014、DB36/T774-2014
FORMTEXT泡桐培育技术规程
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nPaulownia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FORMDROPDOWN
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2024年3月26日)
FORMTEXT2024-FORMTEXT**-FORMTEXT**发布
FORMTEXT2024-FORMTEXT**-FORMTEXT**实施
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2012
PAGEII
目??次
TOC\h\z\t前言、引言标题,1,参考文献、索引标题,1,章标题,1,参考文献,1,附录标识,1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苗木培育 1
5苗木质量 3
6造林 4
7抚育管理 5
8病虫害防治 6
9档案管理 6
附录A 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6/T775-2014《泡桐组培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36/T774-2014《泡桐栽培技术规程》。与DB36/T775-2014和DB36/T774-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订了标准名称;
b)修订了范围内容(见第1章,DB36/T775-2014和DB36/T774-2014的第1章);
c)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引用文件(见第2章,DB36/T775-2014和DB36/T774-2014的第2章);
d)删除了“病毒检测”(DB36/T775-2014的4.2);
e)细化“组培过程”,增加“初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培养条件”相关条目(见4.1.2-4.1.5,DB36/T775-2014的第5章和第6章);
f)删除了“组培生根苗规格”(DB36/T775-2014的第7章);
g)增加了“苗木培育”中“埋根育苗”技术相关内容(见4.2);
h)增加了“苗木质量”(见第5章);
i)删除了“造林模式”(DB36/T774-2014的第4章);
j)“造林季节”修订为“造林时间”,并修订其内容(见6.3.1,DB36/T774-2014的7.1);
k)“苗木准备”修订为“苗木要求”,并修订其内容(见6.3.2,DB36/T774-2014的第5章);
l)修订了“造林密度”,细化了内容(见6.3.3,DB36/T774-2014的6.1);
m)增加了“套种”(见7.1);
n)“施肥”修订为“追肥”,并修订其内容(见7.4,DB36/T774-2014的8.2);
o)修订了“平茬、接杆”,增加了“抹芽”、“剪稍接干”、“平茬接干”相关条目(见7.5和7.6,DB36/T774-2014的8.3);
p)增加了“间伐”(见7.7);
q)删除了“检查验收”(DB36/T774-2014的第9章);
r)增加了病虫害种类,细化了危害症状、危害时间、防治方法,并将该部分内容全部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A,DB36/T774-2014的8.5和DB36/T775-2014的9.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康琴、邓绍勇、肖复明、戴小英、江香梅、朱培林、龚斌、陈宜均、朱灵芝、于丽欣、高丽琴、胡小红、董琛、徐海宁、宋晓琛、朱恒、程强强、温强、于宏。
本文件首次发布为DB36/T775-2014和DB36/T774-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泡桐培育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泡桐资源培育的苗木培育、苗木质量、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泡桐栽培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