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36 -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目 录
TOC \o 1-3 \u 一、项目概述 3
二、建设依据 3
三、系统技术架构 4
四、项目技术方案 4
(一)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4
(二)建设原则 4
1、先进性 4
2、扩展性 5
3、安全性 5
4、兼容性 5
(三)总体技术框架 5
1.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7
2.视音频融合通信系统 14
3.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EGIS) 24
4.其他系统对接 25
5.音频综合接入网关 26
6、政务云服务器 28
(四)项目对接 28
1.与省厅系统对接 28
2.与市局应急数据共享系统接口对接 29
3.本县视频共享平台对接 29
一、项目概述
随着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应急管理对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能力不断加强,现有的各信息化系统尚未有效融合,其中在系统的覆盖面、融合深度和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拓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应急管理发展的需求,如未形成整体性的智慧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感知监测网络安全保障不完善、数据标准未统一、缺少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分析研判技术等。因此建设一套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迫在眉睫,建成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决策支持和灾后恢复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局应对各类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能力,在纵向上协同省、市、区、镇,横向上联动各部门,不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和智能决策分析能力,确保资源统筹分配管理,实现信息化采集网格化、预案管理数字化、预测预警智能化、联动指挥精准化、多方会议视频化,达到应急事件“看得见,叫得应,管得好”的目标,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打造富有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建设依据
(一)2018年07月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意见》。
(二)2019年4月发布《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19〕3号附件)。
三、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积木式构造。子系统既能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同时为以后系统升级留有扩展的空间。
本次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将接入公安、交通、气象、综保、林业、自然资源等现有业务系统的应急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数据专题展示和专题研判分析。并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上实现对公安、交通、气象、综保、林业、自然资源系统的集成。
四、项目技术方案
(一)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应急指挥平台接入防汛等现有信息化系统,并调用视频监控系统等基础支撑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与指挥调度,值班值守管理以及救援资源管理,实现系统“统一平台、统一通信、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应急指挥体系。
(二)建设原则
系统设计遵循技术先进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完全性等原则,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容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
1、先进性
系统基于统一软件技术架构,遵循应用组件化设计理念,通过视频感知、物联感知和全民感知等途径,汇聚各部门感知数据,构建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实现对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测预警。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进而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灾害风险评估,形成灾害事故综合监测预警信息,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实现预警信息精准推送。
2、扩展性
业务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业务模块间解耦,通过新增模块的方式实现系统业务的快速扩展和个性化改造。
3、安全性
系统具备多层次的安全设计,从设备、网络、主机、数据、应用多个层面考虑各类安全防护点并采用多种安全控制策略。
4、兼容性
遵循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要求,采用标准开放的协议规范,广泛兼容第三系统及物联感知设备,解决跨地域跨系统跨厂商之间的联网及资源信息的共享。基于开放的接口,汇聚单位内部已建系统数据和外部单位共享数据,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总体技术框架
系统通过对接各部门基本信息、报警信息、物联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传输至应急管理局。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建成面向分析主题的数据仓库,最后通过数据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展示。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业务应用包括值班值守管理,应急管理一张图,指挥调度,总结评估,应急资源管理,防汛抗台指挥专题图以及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EGIS)。
(应急管理系统业务架构图)
应急管理局更多承担应急实战的相关任务,同时也对各管辖范围的单位进行监督指导,考核保障。主要负责工作有:应急值守、值班等工作,发布预警和灾情信息,衔接其他单位参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