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 2379-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docx
ICS?65.020.01
CCS?B11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2379—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
Vocabulary?of?grassland?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
2021-09-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237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二连浩特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爱军、王明玖、常书娟、杨勇、郑淑华、陈国清、张跃华、何张斯来。
I
DB15/T?2379—2021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术语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用草原、草原生态、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生态状况评价、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草原基础术语
3.1.1
草原 nature?grassland;range;rangeland;steppe
农学范畴的草原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木,包含林间草地及栽培草地的多功能
的土地——生物资源,与天然草地是近义词。植被学范畴的草原指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
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
荒漠草原3个植被亚类。
3.1.2
草地 grassland
以草本植物为主,或兼有覆盖度小于40%的灌木和稀疏乔木,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具有
生态、畜牧业生产和社会文化等多功能属性,是自然地理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结合成
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自然综合体。
注:一般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3.1.2.1
天然草地 nature?grassland
自然生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的总称,与栽培草地相对。
3.1.2.2
栽培草地(人工草地)?cultivated?grassland?(artificial?grassland)
采用驯化、引进或者野生乡土草种,通过农业技术措施人工建植的草地。
3.1.3
1
DB15/T?2379—2021
草场 rangeland
具有相似生态特征,为满足特定的利用目的和便于管理,人为设置了明确边界的草地区段。如放牧
场、割草场、狩猎场、草地旅游区等。
3.1.4
基本草原 basic?grassland
具有重要生态与生产功能的草原。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下述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进行保护:1.重要放牧场;2.割草地;3.用
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4.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
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5.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6.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7.
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3.1.5
草地类型 grassland?type
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反映草地发生和演替规律,具有特定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草地单元。是认识、
利用、保护草地的重要工具。
3.1.6
草地荒漠化 grassland?desertification
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草地退化。具体
表现形式是草地?“三化”。
3.1.7
三化草地 sanhua?grassland
由自然因素作用、人为因素影响或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草地。草
地形成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过程称为草地?“三化”。
3.1.7.1
退化草地(草原) degraded?grassland(steppe)
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干扰下,出现生产力降低,优良牧草比例减少,多样性下降,毒害草增加,生态
服?务?功?能?和?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草?地?。?产?生?退?化?现?象?的?过?程?称?为?草?地?退?化?(?grassland
degradation)。
3.1.7.2
沙化草地(草原) desertified?grassland(steppe)
在退化草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等不利的自然因素或过度放牧等不合理
利用因素影响下,形成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草地。表现为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有机质含量降低,
营养物质流失,生产力减退等。草地出现这些现象的过程即为草地沙化(gras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