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思考债券市场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使命.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思考债券市场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使命
1994年,为了促进主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立了以开展政治事务的银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任务和经营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政策性业务实际上已经逐步进入商业竞争领域。不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还会产生和积累较大风险。2008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整体转型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从国有独资的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型。国家开发银行转型后,原有的国家信用将减少、并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将对中国债券市场乃至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一、 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与过程
(一) 发行和交易债券,交易种类有多种
中国资本市场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债券市场又由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批发市场和柜台债券零售市场共同组成,主体是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金融机构利用交易中心提供的交易便利,通过信用拆借、债券回购(包括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债券买卖、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交易等途径,进行资金头寸管理、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和投资理财的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于1997年依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上海建立,交易量由1997年的32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4.8万亿元,年成交量30年内增长1400倍。目前交易品种有债券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现券交易,交易券种有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国际开发机构债、资产支持证券,组织方式有电子交易、声讯经纪;交易方式有询价交易、做市交易。2007年货币和债券市场的成员为1456个,包括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农村和城市信用社、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二) 政府及金融机构自身功能
微观方面,我国债券市场的功能主要是:(1)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市场7天以下债券回购市场的交易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市场的买卖价差也非常小,市场所形成的利率日益具备基准利率的特征;(2)资产收益及投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债券买卖获利、组合投资取得收益;三是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国债和金融债券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的首选产品,债券资产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二级筹备;四是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与企业提供融资机会。
宏观方面,我国债券市场的作用主要是:(1)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国家财政政策实施提供市场条件;(2)为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了渠道,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平台和市场操作工具;(3)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提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奠定基础。
(三) 银行间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系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都是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部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交易量和债券余额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一个数量级。例如,2007年1-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占全国债券发行总量的99.99%,2007年5月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占全国债券余额总量的90.47%,因此,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早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时就已经打通,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既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是交易所债券市场成员,因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由共同市场成员产生联系。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主要区别:一是债券交易种类、数量和服务对象不同;二是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的主体交易方式不同。长期以来,交易所债券市场主要采取撮合交易,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采取询价交易方式,成员之间一对一的对话报价功能,面向全市场的公开报价功能和双边报价商使用的双边报价功能;三是功能和作用不尽相同。银行间债券市场除具有交易所债券市场所有功能和作用外,还具有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的渠道,这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最重要的不同点。
二、 我国金融债券发行情况及作用
转型前国家开发银行全部资金唯一来源是依靠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取得,因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推动和创新作用。
(一) 金融债发行规模
1994年至今,由于具有非常强烈的发行政策性金融债的动力,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量已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12月托管量为2.71亿元,占4.10亿元金融债的66.1%,是除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外发行数量最多的发行人,已经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债券发行人。
(二) 发行债券:继续保持增长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风险最低,几乎接近或等同国债和央行票据。如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12月3日发行2008年度第21期金融债,因国家开发银行发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