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及滚动轴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6-2 滚动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dmp、外径Dmp的公差带 4 5 0 D 6(6x) 2 0 + - 2 4 5 6(6x) 0 d 0 - + * 公差等级 0 6 5 4 2 基本尺寸/mm 极限偏差/μm 大于 到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上 偏 差 下 偏 差 上偏差 下 偏 差 内圈 Δd mp 18 30 0 -10 0 -8 0 -6 0 -5 0 -2.5 30 50 0 -12 0 -10 0 -8 0 -6 0 -2.5 外圈 ΔD mp 50 80 0 -13 0 -11 0 -9 0 -7 0 -4 80 120 0 -15 0 -13 0 -10 0 -8 0 -5 表6-2部分向心轴承Δd mp和ΔD mp的极限值 * 二、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 r6 m5 m6 j6 js5 k5 js6 h5 h6 h8 h7 g6 g5 d 内圈公差带 k6 n6 p6 0 + - j5 图6-3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的常用公差带 * M6 K7 M7 N6 N7 P6 P7 K6 J6 J7 JS6 JS7 H6 H7 H8 G7 外圈公差带 0 + - D 图6-4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 * 第三节 滚动轴承与轴颈、 外壳孔配合选用 一、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考虑滚道的磨损) (1)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固定 如图6-5(a)- (d) (2)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旋转 * Fr a) 图6-5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 Fr b) * Fr Fc c) 图6-5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 Fr Fc d) * (3) 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摆动 当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径向负荷依次往复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一段区域上时,这就表示该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摆动。 图6-6 摆动负荷 A B F Fc Fr F Fc F F F * 结论: (1) 当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固定时,该套圈与轴颈或外壳孔的配合应稍松些,一般选用具有平均间隙较小的过渡配合或具有极小间隙的间隙配合。 (2) 当套圈相对负荷方向旋转时。该套圈与轴颈或外壳孔的配合应较紧,一般选用过盈小的过盈配合或过盈概率大的过渡配合。必要时,过盈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3) 当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摆动时,该套圈与轴颈或外壳孔的配合的松紧程度,一般与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旋转时选用的配合相同,或稍松一些。 * 2. 负荷的大小 轴承与轴颈或外壳孔配合的选择,应依据所承受载荷的性质(轻、正常、重负荷)依次越来越紧。 3.径向游隙 GB/T 4604—1993规定,轴承的径向游隙共分五组:第2组,0组,第3、4、5组,游隙的大小依次由小到大。其中,0组为基本游隙组。 * 0组径向游隙值适用于一般的运转条件、常规温度及常用的过盈配合,对于采用较紧配合、内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工况,宜采取3、4、5组游隙值。 6.其他因素 二、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等级的确定 4.轴承工作时的微量 5.轴承工作时的温度轴向移动 * 小 结 (1)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由高到低分为2、4、5、6(6x)、0 ,其中0级精度最低,称为普通及,应用最广。 (2)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配合尺寸公差带的特点 滚动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外径( dmp、Dmp)是滚动轴承内、外圈分别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配合尺寸,它们的公差带均在零线下方,且上偏差均为零(见图6-2)。 (3)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是从《极限与配合》标准中选出的,见图6-3、图6-4。 * (4)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基准制(由标准件决定)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值得注意的是:内圈与轴颈的配合的配合性质,不能只看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例如,内圈与基本偏差为h的轴配合,形成的是过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