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与共生匹配性评价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4约2.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2301/TXXXX—XXXX

1

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与共生匹配性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共生匹配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的测定和共生匹配性的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种植区大豆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共生匹配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9823粮油检验植物油料饼粕总含氮量的测定NY410根瘤菌肥料

NY/T1536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程及肥效评价指南

NY/T1735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2301/T93高效大豆根瘤菌菌株筛选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

根瘤菌通过与豆科作物共生结瘤,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豆科植物可吸收利用的NH4+的能力。

3.2

共生匹配性

与大豆形成有效根瘤。

3.3

参比菌株

已被认可并广泛施用的根瘤菌生产菌株,作为根瘤菌生产质量控制的参照标准。

4盆栽试验方法

4.1试验准备

DB2301/TXXXX—XXXX

2

基质选用蛭石。基质经过筛分,去除大的颗粒和杂物,装入布袋中,间歇性灭菌2次,每次121℃

1h然后置于阴凉通风处2d~3d备用。盆钵用5%次氯酸钠或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

~3次,将灭菌后的蛭石装入盆钵中,浇适量无菌水备用。用无菌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将参比菌株和待

~

测菌株,分别制备成菌体数量≥1.0×109cfu/ml的接种液,接种液制备应符合NY/T1735的规定。选择当地主导大豆品种。大豆种子表面消毒后备用,应符合DB2301/T93的规定。

4.2试验实施

设置不接种、接种参比菌株和接种待测菌株三个处理。不接种处理:将已表面消毒的大豆种子播种于灭菌后蛭石中,作为空白对照。接种参比菌株处理:将已表面消毒的大豆种子在参比菌株接种液中浸泡1min~2min,然后移植到灭菌后的蛭石中。接种待测菌株处理,具体方法与接种参比菌株处理相同。每个处理5个重复。接种过程中,每粒种子上至少含有根瘤菌:小粒种子103个,大粒种子105个,根瘤菌计数应符合NY410的规定。在20℃~25℃下培养,光强7000lx~8000lx,每天光照时间12h~13h。每盆定植1株~2株大豆,不施肥或只施无氮营养液。

4.3盆栽试验评价

4.3.1结瘤情况调查

于大豆初花期,将大豆连根取出后用清水洗净,观察根系结瘤情况和根瘤菌的有效性。凡是肉眼可见的根瘤为结瘤,使用刀片将较大的根瘤切开,若根瘤内部为粉红色、红色或褐色为有效瘤,白色或绿色为无效瘤。参比菌株处理应结有效瘤,不接种处理应不结瘤,若结瘤须重新进行盆栽实验。

4.3.2植株含氮量的测定

在完成5.3.1的同时,取三个处理下的大豆地上部分,于105℃杀青5min~10min,再在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每盆大豆地上植株干重和含氮量。计算植株总含氮量和待测接种菌株处理较不接种处理植株总氮量的增加量。植株含氮量测定应执行GB/T9823中的规定。植株含氮量计算及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总氮量的增加量的计算应执行NY/T1735中的规定。

4.3.3评价原则

与大豆形成有效根瘤,且接种待测菌株处理与不接种处理相比,收获大豆植株总氮量增加≥20%以上,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

5田间小区试验方法

5.1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不接种根瘤菌、接种参比菌株、接种待测根瘤菌菌株。小区面积≥30m2,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采用长方形,种植在≥2个不同土壤肥力地区,随机排列,试验设计应符合NY/T1536的规定。

5.2试验准备

试验地准备,处理应执行NY/T1536。土壤肥力应为中低水平。

根瘤菌接种液准备,按试验设计准备所需的根瘤菌接种液,菌液质量应符合GB20287中的规定。选择当地主导大豆品种。

5.3田间试验实施和管理

DB2301/TXXXX—XXXX

3

5.3.1施肥措施

按照常规施磷肥和钾肥。根据土壤的含氮量可适当施用少量氮肥。5.3.2田间管理

符合NY/T1536的规定。

5.4产量测定

大豆收获期,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或取代表样方测产。

5.5评价原则

与大豆形成有效根瘤;

接种待测根瘤菌菌株处理与不接种处理产量相比,籽粒产量增加≥10%,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

接种待测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