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_T 3240-2023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植被修复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CCSB6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240—2023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slopevegetationrestorationinLoessHilly
RegionofInnerMongolia
2023-12-15发布2024-01-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240—2023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种苗选择及整地方法 1
4.1树种选择 1
4.2苗木种类 2
4.3立地选择 2
4.4整地方式 2
4.5造林时间 2
4.6栽植方法 2
5植被修复模式 2
5.1油松纯林修复模式 2
5.2柠条低效林修复模式 2
5.3沟壑荒草区修复模式 3
5.4经济林修复模式 3
5.5管护关键技术 4
DB15/T3240—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蒙树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屈志强、韩国栋、铁英、王娟、李治国、邰海欧、刘慧、连飞、刘洋、张露、张峰、孙雪岩、杨子琼。
DB15/T3240—2023
1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土丘陵区植被修复中不同造林技术模式中的种苗选择、整地方式、栽植技术、抚育管理技术的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黄土丘陵区的坡面植被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2358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
LY/T2595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土丘陵沟壑区hilly-gullyregionsintheLoessPlateau
黄土高原由于沟谷流水侵蚀和坡面黄土物质移动等原因形成地形破碎、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区域,沟壑密度1km/km2~7km/km2,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
3.2
坡面坡度分级slopegradientclassification
将坡地分成坡度0°~10°的平坡、坡度10°~20°的缓坡、坡度为20°~30°的斜坡、坡度为30°~40°的陡坡和坡度>40°的急坡。
4种苗选择及整地方法
4,1树种选择
按照LY/T2358,可选择山杏、刺槐、臭椿、文冠果、沙枣、拧条、沙棘、油松、侧柏、山桃、枣树、核桃、速生杨、毛白杨、辽东栋、械树、山杨、狼牙刺等树种。
DB15/T3240—2023
2
4.2苗木种类
4.2.1裸根苗
使用GB6000规定的I、II级苗木,选用1~2年生苗(I级苗),一般要求地径在0.3cm以上、苗高35cm~40cm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的健壮苗木。栽植前对苗木进行修剪,用保水剂蘸根。
4.2.2容器苗
符合LY/T1000的规定。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高度为0.4m~0.6m或1.5m~2.0m的容器苗。
4.3立地选择
按照LY/T2358,黄土丘陵沟壑区立地类型分为沟壑区阴坡、沟壑区阳坡、黄土梁峁阳坡、黄土梁峁阴坡、沟底。
4,4整地方式
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两种整地方法。
鱼鳞坑整地按照GB/T15776、LY/T2595、LY/T2358执行。
水平沟整地是在坡度小于25°的荒山、退耕还林的缓坡地段,沿等高线开挖宽80cm,深80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土拍实外埂,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