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厂平面布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流分析—————————————————2
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2
2物流强度分析———————————————6
2.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8
1相互关系等级的确定————————————8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9
3.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分析————————————10
1 综合接近度的确定—————————————10
2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12
4.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分析————————————14
5.工厂总体平面布置可行方案——————————15
1方案一——————————————————15
2方案二——————————————————16
3方案三——————————————————16
6.评价及决策—————————————————17
7.总结————————————————————17
一.物流分析
物流相关分析是机械制造厂平面布置的基础,主要从以下步骤来进行分析:
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1.1 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表
工艺过程表计算出各个工序加工前后单件重量及废料重量如下表(1)所示:
产品名称 件号 原料重量(kg) 材料利用率(%) 成品重量(kg) 废料(kg) 连接块 1 1.96 55.1 1.08 0.88 前盖 2 11.84 45.6 5.4 6.44 挡环 3 0.45 40 0.18 0.27 滑环 4 0.45 40 0.18 0.27 联动器 5 8.18 39.6 3.24 4.94 阀体 6 111.1 37.8 42 69.1 阀芯 7 5.19 69.4 3.6 1.59 阀套 8 4.2 80 3.36 0.84 隔盘 9 4.8 80 3.84 0.96 限位柱 10 0.1732 69.3 0.12 0.0532 定子 11 14.54 49.5 7.2 7.34 转子 12 4.185 76.5 3.2 0.985 后盖 13 8 75 6 2
1.2 各个自制零部件工艺过程图(2)
1.3产品总的工艺过程图(3)
其中,标准件从原材料库1不经加工直接运至半成品库6,再参与组装7,其单位原料重量8.849kg。
所以的零件都从6运至7进行组装,运至7的总量为79.4kg,7运至8也是79.4kg
从8又有15.34kg运回7前,64.06kg运至9。
注:本总工艺流程图由于篇幅有限,上面的数字看不清,数值以各个自制零部件工艺过程图中数值为准。
2.物流强度分析
2.1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
由于各个部件的年需求量是固定的,所以全年的物流量就没有必要给出,重点是看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根据上面对工艺流程的分析得到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汇总表(4)如下:
物流强度汇总表(4)
序号 作业单位对 对数 物流总量 路线比例 物流量比例 物流强度等级 1 1-2 2 122.94 3.45% 18.28% A 2 1-4 9 33.4032 15.52% 4.97% I 3 1-6 1 8.849 1.72% 1.32% O 4 2-4 1 66.7 1.72% 9.92% E 5 2-5 1 7.3 1.72% 1.09% O 6 3-4 2 18.725 3.45% 2.78% I 7 3-5 4 14.2402 6.90% 2.12% O 8 4-3 4 14.2402 6.90% 2.12% O 9 4-5 3 49.972 3.45% 7.43% I 10 4-6 8 33.365 13.79% 4.96% I 11 5-6 7 64.76 12.07% 9.63% E 12 6-7 14 79.4 24.14% 11.80% A 13 7-8 1 79.4 1.72% 11.80% A 14 8-7 1 15.34 1.72% 2.28% O 15 8-9 1 64.06 1.72% 9.52% E 总计 59 672.6946 100.00% 100.00% 注:4-3和8-7是逆向物流
2.2 作业单位物流强度分析
根据物流强度等级分划表(5)得出物流强度等级(按承担物流量比例划分)填入物流强度汇总表(4)最后一行中。
物流强度等级分划表(5)
物流强度等级 符号 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物流量比例(%) 超高物流强度 A 10 40 特高物流强度 E 20 30 较大物流强度 I 30 20 一般物流强度 O 40 10 可忽略搬运 U
2.3作业单位物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