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技术及其应用--林玉哲.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林玉哲(102002)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
益严峻,节能减排
逐渐成为社会生活
主流
人们对于热舒适的
要求不断提高,空
调使用量不断增加,
建筑能耗增加
} 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
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
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 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
27%,逐渐接近三成。
} 采暖 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0%~70%。
} 1824年法国科学家卡诺(Sadi karnot)发表卡诺循
环理论,成为热泵技术的起源。
} 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于1912年由瑞士的专家提
出,而该技术的提出始于英 美两国。
} 1946年美国在俄勒冈州的波兰特市中心区建成第
一个地源热泵系统。没有得到人们重视。
} 20世纪50年代,欧洲开始了研究地源热泵的第一
次高潮,但由于当时的能源价格低,这种系统并不
经济,因而未得到推广。
}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次能源危机,该技
术开始受到重视。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地源热泵飞速发展。据1999年统
计,在家庭应用的供暖设 中,地源热泵所占的比例:
瑞士96 奥地利38 丹麦27 。美国为世界上地
源热泵生产和实用的第一大国。
} 相比之下,虽然我国对地源热泵技术研究起步并不算晚
(20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吕灿仁教授率先
在国内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研究),但我国地源热泵的
应用和发展相对缓慢。近年国家已经制定相关标准,推
广使用地源热泵系统。
} 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原理
}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
}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势
} 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热泵在工作时,它本身需要消耗
一部分电能(高品位能量),把
环境介质中贮存的热量(低品位
能量)挖掘出来,输送到需要的
供暖或制冷的地方。地源热泵供
热效率用性能系数COP表示。
}
} COP=
} 一般地源热泵系统COP 3.0,即
消耗1kWh的电能,可以得到
3kWh以上的供热用热能。而空
气源热泵的COP值在2.0左右,电
阻式采暖的COP值小于1.0。
} 在目前人类掌握的技术中,热泵技术是唯一一种实
用的 “能级提升”技术。
} 热泵的温度升程越大,耗电量 越大。由于利用的
浅层地热能,在冬季时,温度总是高于大气温度,
夏季又低于大气温度,而且地源热泵所服务的对象,
一般属于低温热能供应,因此,地源热泵运行的总
体温度升程相对较低,保证其花费少量的高品位能
量满足供热制冷的需要,是非常有效的节约常规能
源的技术。
热(冷)源系统
热泵机组
热(冷)分配系统(包括需要
的热水供应系统)
} 一个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成功与否,与冷 (热)源
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冷 (热)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空
调系统的使用效果 运行经济性等问题。地源热泵
冷热源的选择主要以浅层地热能为主,包括地下土
壤 地表水和地下水。
} 为实现土壤热源长期有效的利用,应使地源热泵每
年从地下取热和排热总量基本达到平衡。
} 否则。。。
} (1)对于冷负荷大于热负荷的应用条件,可采用
“混合式系统”方案,如 “地下埋管+冷却塔”,
地下埋管规模由冬季热负荷决定。
(2)对于热负
荷大于冷负荷的
应用条件,采用
“地下埋管+辅
助热源”的方式,
辅助热源可以选
择太阳能 锅炉
电加热或余热利
用等。(见右图)
} 制冷剂: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所用的工质叫做制冷剂,如
氨 氟利昂等,用于热泵循环时多称为热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