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1)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 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作业场所 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危害 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事故 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职业健康监护 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1 噪声定义
从主观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例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汽笛、泵以及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
2 噪声对人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烦恼,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休息和睡眠
2.2 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
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
2.3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
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 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
2.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引起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5 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能引起视网膜轴体细胞光受性降低,视力清晰稳定性缩小。
2.6 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安全生产
噪声易使人烦躁不安与疲乏,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当噪声级超过生产中的音响警报信号的声级时,遮蔽音响警报信号,易造成事故。
2.7 高声强噪声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
160分贝以上的高声强噪声可引起建筑物的玻璃震碎、墙壁震裂、屋瓦震掉、烟囱倒塌等。
3 作业场所噪声的控制标准
因为噪声的危害众多,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很大,因此,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一直有较严的限制要求。2002年6月1日实施的最新标准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作业场所的噪声作了明确的规定: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限制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工作场所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详见表1。
表1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日接触噪声时间(h) 卫生限值[dB(A)]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对非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也有明确的限定,即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不得超过表2的卫生限值。
?
表2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地点名称 卫生限值dB(A) 工效限值dB(A) 噪声车间办公室 75 不得超过5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60 会议室 60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70
4. 噪声控制
?
??? 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因而要预防其危害需从几方面着手: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
主要措施如下:
①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风机、空压机、球磨机等设备,能从根本上降低噪声。
②采用隔离、远距离控制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③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尽可能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行政区与生活区
显示全部